藏品里的端午节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2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写出了我国极具特色的端午节俗文化。




  张雄艺术网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也叫做端五,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我国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  “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此外,古代把数字按照五行安排,五是中数,五月初五,一年之两个五重迭,是中上加中,所以这一天也叫做天中节。此外,这一天也叫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在史籍中最早的记载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这天的活动主要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端午节意义有很多,其一,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其二,这一天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忌辰;其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其四,则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姑且不论这些纪念意义是否是后世杜撰附会之辞,无法否认的是端午情结早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吃粽子、戴香包、赛龙舟、插艾叶……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把这个传统节日装扮得热闹华丽。端午文化历史悠久,端午习俗成为艺术创作和民间收藏的一个内涵丰富的题材。今天,小编就带你看看文物藏品里的端午节。

  屈原和端午节

  传说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人们为了寄托哀思,端午节也成为纪念屈原的日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其《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流传千古,历代文人墨客也多作诗画赞誉屈原。



【名称】陈洪绶《屈原像》

【年代】明

【简介】木刻版画,纵19厘米,横13厘米。萧山来氏刊本

 
  明代陈洪绶(1598-1652)以屈原的《九歌》为题材制作了一系列的木版画,并由萧云从(1596-1673)完成。在这系列的木版画中,陈洪绶也绘画了《屈原像》。与之前彬彬有礼的形象相反,屈原的造型是以他在《涉江》里的自我描写为根据:“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并且表现《渔父》中形容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形象。



【名称】傅抱石 《屈原行吟图》

【年代】创作于1942年

【简介】立轴,设色纸本,83x57cm

 
  傅抱石先后至少创作了七帧《屈原像》,显示他对屈原的敬重。南京博物院藏有两帧作于40年代的《屈原像》。尽管每件作品的风格有所不同,但傅抱石的屈原像造型基本上是反映《渔夫》的首五句诗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此幅《屈原》画家题识记为“壬午”,即1942年,也是傅抱石在四川成都举行“壬午画展”的那年,或许此幅作品也是其中的展品。 2011年6月3日晚间,北京保利春拍《好藏之-郭瑞腾博士藏中国传统书画夜场》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开拍。傅抱石的《屈原》从180万起拍,第一口出价即500万,最终以1000万落槌。

  以端午为题的书画

  历史上以端午为题材的书画作品众多,元代画家吴廷晖的《龙舟夺标》、宋代的《金明争标图》、《龙舟图》、清代的《端阳故事册》等,都是描写端午时节百姓赛龙舟的民间习俗。这些作品中最为我们知晓的是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绘制过的《午瑞图》和近代大家任伯年的《端午图》。



郎世宁《午瑞图》

艺术设计

文章资讯

联系我们

邮箱:34635301@qq.com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版权:功勋艺术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