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作品(左边为真迹,右边疑伪)
于非闇作品 真迹
于非闇作品 疑伪
张雄艺术网讯(文/胡莹)“没文化如何做文化?”!尤其在艺术赝品猖獗的年代,仍想像进入股市、楼市一样,用金钱轻而易举的地砸开艺术品市场大门,何尝不是土豪的一种单相思。不说这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深厚底蕴金钱不可衡量,单说这纷繁复杂的艺术品世界,品类、真伪、优劣,孰真孰假,孰是孰非,哪一项不在考验着藏家的眼力、学识、学养、品味以及丰富的经验?投机倒把的泡沫最终将走向破灭的命运。
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这二十几年,一直是“全凭眼力”说话的。据统计,徐悲鸿、傅抱石、齐白石等假画至少有50至30万件在流通,范曾的假画则超过至少100万件。有专家称从90年代初以来拍卖的齐白石作品,共有几万张,但拍卖场上96%齐白石作品是假画,拍场上充斥着各种高中低仿的赝品和冒牌货。其弟子李苦禅先生的赝品也充斥着市场,尤其是李苦禅先生的“大黑鸟”系列题材:鱼鹰、鹰、鹭、寒鸦、鸡以及鱼、蔬蟹、书法作品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系临摹画集的拙劣伪作。而潘天寿先生的存世作品不足千件,现在国内拍卖行进行公开拍卖的不少是赝品。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书画市场“只有百分之一的真品”,这些艺术赝品的制作也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艺术院校临摹、仿冒之手,水平比较高,专家与作者本人都真假难辨,有的作品在专业鉴定师经手后,弄假成真,大摇大摆流入市场。艺术品市场造假的泛滥成灾的程度确实令人发指。
图1 傅抱石《丽人行》伪作局部
图2 傅抱石《丽人行》真迹局部
这条魔鬼般的黑链是如何做到的呢?事实上,艺术品产业的造假产业链已有相当规模。印刷、做旧、临摹、仿制、电脑合成、挖款、甚至到权威图册、权威鉴定证书的造假,所有可以想到的弄假成真的手段他们无孔不入。加之《拍卖法》第61条: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条免责条款纵容了不法商人,令他们更加肆无忌惮。而“吴冠中伪作”及“林风眠千万元伪作”打假败诉的案例更是让艺术家心寒,让艺术品市场雪上加霜。久而久之,“不打假”、“打假难”竟成为了潜规则。打假,在个别知名艺术家的艰难前行之路上,收效甚微。艺术品收藏市场暗流涌动,从假货到假鉴定再到假拍卖的黑色链条中,每个环节的失控,都不难看出监管的缺失,巨额的金钱诱惑背后是无数利益熏心的贪婪者的虎视眈眈。
在2016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上,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禁止经营来源不合法的艺术品,应买受人要求,应当提供相关来源证明文件,并且拍卖行要保存相关原始文件不少于五年”,新规的出台明确了打假的立场,使“免责条款”得到进一步改善,是规范艺术品市场的重大举措。2016年对艺术品市场而言,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新开端。2016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国内经济积极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因“链条长”、“毒瘤深”、“打假难”而停止了打假的步伐与声音。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已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一大公害,坚定打假、杜绝赝品、还艺术品市场一片纯净的天空,是国家、公民包括艺术家、商家、各大艺术机构、艺术团体义不容辞的态度与责任。树立市场新风,无论前方有多少荆棘,打假之路都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吴冠中打假
储备丰富的知识能量,让不法商家无孔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