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吃元宵、逛灯会、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抢滚灯等多姿多彩的民间习俗组成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体现了元宵的一个“闹”字,庆祝元宵佳节,古今习俗大同小异,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愿...
标签:
张雄艺术网讯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代称之为上元节,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吃元宵、逛灯会、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抢滚灯等多姿多彩的民间习俗组成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体现了元宵的一个“闹”字,庆祝元宵佳节,古今习俗大同小异,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愿望即团圆美满。
“民以食为天”,正月十五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元宵。这种食品在宋代民间就开始流行,元宵也称之为汤圆,意喻团圆美满。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的元宵,大河书画馆,对于吃货来说那是元宵必备的一道美食。 汤煮、油炸、蒸食,或可走传统烹煮路线,或是走黑暗料理路线,对如今的美食创意达人来说元宵吃法已经不走寻常路线了。元宵节你吃了什么馅的元宵?
如今人们除了吃元宵之外,还多了一个娱乐就是看春晚。不过古人可没有春晚,赏花灯成了是古人元宵节的重头戏,花灯高高挂,挂出新年万紫千红幸福花。据考证元宵赏灯始于西汉,盛于隋唐,明清尤为风行。如今我们可以观赏到的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充分显示了我国制灯艺人的聪明才智。月上枝头,五花八门的花灯亮起,火树银花如入不夜之城。随着元宵灯会的盛行,我国各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灯彩艺术,各种形式的花灯层出不穷,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种类,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造型,多象征寓意。如今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元宵灯会,元宵还未至,各色各样的彩灯已经在城市街头挂起,城市里充满了元宵佳节的喜庆气息! 不想看春晚的人们,约起亲朋好友一起赏花灯,猜灯谜也是一大趣事。
古人如何闹元宵,我们无法去身临其境的感受一番,不过透过诗人的描述,画家的描绘,可以从诗句中,古画中一窥究竟。“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古人曾如此描述元宵节的“张灯结彩”。诗人陆游曾写道:“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代画家唐伯虎也曾赋诗盛赞元宵节,当年盛况空前的元宵场景在诗人的描绘下显得如此多姿多彩。南宋后期宝祐年间临安宫廷画师朱玉作品《元朝灯戏图》、明朝古画《上元灯彩图》、出自明代宫廷画师之手的《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帝元宵行乐图》等古画更加直观的展现了元宵的盛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佳节还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封建社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辛弃疾的一首《青玉案·元夕》将元宵佳节遇到佳人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描绘的淋漓尽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习俗还有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逐鼠等民俗活动都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偷菜节,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