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艺术网讯 古往今来,“鱼”与春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春节“鱼”文化,情趣盎然。
民间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一条鱼。因“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新的一年里,丰盛有余。
在中国绘画史上,画鱼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从文献记载上看,始于三国。当时魏明帝游洛水,见白獭爱之不可得。徐邈说:“獭嗜鲼鱼,乃不避死”。遂画板作鲼鱼悬岸,群獭竞来,一时执得。帝嘉叹曰:“卿画鱼何其神也?”答曰:“臣未尝执笔,人所作者,自可庶几。”
五代后唐时,有袁羲善画鱼,穷其变态。北宋时,又有徐白、徐泉、徐易等人专门画鱼,其作品载入宋徽宗时编撰的《宣和画谱》。元、明、清三代也都有以画鱼而著称的画家,但他们的作品很少流传于世。如今流传于世的画鱼作品多是花鸟兼画鱼的作品。
《芥子园画谱》总结画鱼要诀为:“画鱼须得活泼,得其游泳像。见影如欲惊,硷喁意闲放。浮沉荇藻间,清流姿荡漾。悠悠羡其乐,与人同意况。若不得其神,只徒肖其状。虽写溪涧中,不异砧俎上。”强调画鱼要体现鱼在水中的生动形象,不能刻板画像,画形不传神。要借助画鱼表达出精神的自由、逍遥的逸致。
宋代
北宋 刘窠 《落花游鱼图》 长卷 绢本 设色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局部)
传 宋 刘寀 群鱼戏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元人 鱼藻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佚名 《跃鱼图》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