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0周年|硝烟已散 历史不能忘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7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摘要: “1937年呐,鬼子就进了中原。先打开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80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打破宁静,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如今,硝烟散去,和平安宁,然而曾经的苦难却无法忘却,始终铭记于心。

标签:



张雄艺术网 “1937年呐,鬼子就进了中原。先打开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火车道就修到了济南……”80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打破宁静,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如今,硝烟散去,和平安宁,然而曾经的苦难却无法忘却,始终铭记于心。


战地记者方大曾:以相机文字为武器 为历史存档


方大曾,笔名小方,1912年生,战地记者,全面展现绥远抗战、“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失踪,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守卫在卢沟桥阵地上的中国士兵。李公朴保存的全民通讯社照片,疑为方大曾摄,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方大曾正在家里休假,得知日军进攻的消息后,他决定去卢沟桥看一看。10日早晨,小方整理了相机和胶卷,带着简单的行李,和母亲妹妹匆匆告别,只身前往卢沟桥前线采访。一路上,他骑着自行车,通过了日军的盘问,到了宛平城下。他看到童子军在向商户募捐,人们正在掩埋阵亡将士;站在卢沟桥上,他看到辽阔的白云、永定河岸的原野,感叹“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要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被守城小战士用枪口对着,小方很欣慰,觉得他们不会放弃自己的阵地。




严阵以待的二十九军战士




驻守卢沟桥的吉文星团阵地


小方记录下了士兵们如何拔出大刀斩去了敌人半个头,如何在打败敌人后拼命追杀,集合号也不能把他们叫回来……他把这些写到了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中,配以照片发表,这也是对“卢沟桥事变”的第一篇报道。


虽然方大曾失踪了,但他以照相机为武器,用图像还原历史,为当时的中国社会传播正能量,为中国抗战的历史留下了那一时段逝去岁月的宝贵图片档案。相机留影笔如刀,那些曾经被掩埋在历史的尘烟中,饱含着新闻情怀与对战争沉重思考的照片和文章时刻警醒着我们。


油画《七七事变·卢沟桥》:将历史定格 铭记于心


方大曾用最文字和照片记录了“七七事变”的真实情况,而当代艺术家杨克山和崔开玺则将这一难以忘却的历史瞬间永远定格在画布上。




杨克山 崔开玺 《七七事变·卢沟桥》油画 220×400cm 2009年作


艺术设计

文章资讯

联系我们

邮箱:34635301@qq.com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版权:功勋艺术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