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廷:什么才是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当代艺术?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14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原标题:王端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




徐冰天书装置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柏林东亚博物馆1987年


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


往“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中国当代艺术”六个汉字,可以找到2.480.000个条目,输入“当代艺术”这个词更是有多达15.700.000个相关结果。当代艺术这几个字被我们这些艺术圈里人整天挂在嘴边,似乎大家对这个概念熟稔已极,但是,如果我们纵观时下中国艺术家的创作,遍览今日艺术批评家的相关言论,就会发现当代艺术这个词的含义竟如此芜杂纷纭,甚至彼此扞格,以致人们莫衷一是。


难道真的可以套用那句早已被庸俗化了的名言——“一千个中国艺术家就有一千种中国当代艺术”吗?抑或者真的可以说“什么都是当代艺术”,“人人都是当代艺术家”吗?


作为一个长期兼事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研究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专业人员,本人试图从中西当代艺术比较的角度,依照世界文明的发展规律和人类艺术演变的内在逻辑,谈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初浅认识。


首先,中国当代艺术的时间界限如何划定?


“当代”原本是一个历史分期概念。在西方,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的历史被称为当代(Contemporary Age)。在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视为当代历史的起点。


但在艺术史上,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这一概念的使用都与历史分期没有关联。也就是说,作为时间界限,当代艺术与当代历史的划分并不相同。


在西方艺术史著述中,“二战结束的1945年”、“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都曾被人确定为当代艺术的起始点。而在本人翻译并于前年出版的《当代艺术》一书中,作者英国艺术评论家朱利安·斯塔拉布拉斯(JulianStallabrass)则为当代艺术找到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1989年,因为那一年及其随后出现的一系列世界大事件——德国统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全球贸易协定的签订——带来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承认,对于西方乃至整个世界而言,1989年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由此可知,在这位英国评论家看来,当代艺术就是全球化时代的艺术。


我国与西方的历史从未同步,因此,无论是历史还是艺术,我们不可能也不愿意采用西方人的分期标准。最近几年,中国艺术批评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时间节点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更确切地说是1978年,因为那一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从此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历史时期。


定义中国当代艺术,比时间界限的划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精神内涵和表达方式的确认。实际上,人类艺术史最基本的问题始终是“画什么”(内容)和“怎样画”(形式),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千变万化推动了人类艺术史的发展,而所谓“时代精神”永远是通过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来体现的。


人们公认,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越个人的集体的价值倾向和精神追求。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当代艺术?什么才是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当代艺术?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确认我们今天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以及什么才是中国当下的时代精神。我认为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特征,才能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中透视当下中国人普遍的愿望和意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消费文化、商品化和信息化等概念均可以用于描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整体或部分特征,但本人更愿意用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这三个概念来概括我们这个时代文明的总体特征,因为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作为包括中国在内整个世界文明中已经出现和正在发生的现象,蕴含着当下中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意识形态各个层面的深刻变化。


艺术设计

文章资讯

联系我们

邮箱:34635301@qq.com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版权:功勋艺术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