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系列(十六)赵云是不是五虎上将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8-04-26     作者:吴佩松    
作品人气

 

蜀汉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或者说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实际情况到底怎样,我们还是要回到真实的历史中去一探究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夏之际,刘备取得汉中战役的胜利。同年秋,刘备进位汉中王,册封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人为前、左、右、后将军。这是当时蜀汉方面册封将领的最高级别,其中没有赵云。所以在蜀汉将领的序列中,准确地讲在关、马、张、黄、赵五人都在世的时候,蜀汉将领中的最高级别就是“前后左右”四将军,也可称“四上将”,就类似于以前香港流行音乐圈“四大天王”的那个级别,也就是最高级别了。显然,赵云并不在此“四上将”的序列中,那赵云到底是什么将军?

 

我先梳理一下赵云的将军履历。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败于当阳长阪坡,赵云力战,拼死救护甘夫人和后主刘禅。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为杂号将军之一,职责为主公近卫统领,参赞军谋,并代为主公统领亲兵,外军征伐时,牙门将军留守中央,主公亲自征伐时,牙门将军负责统领亲兵作战。

 

建安十四年(209年),赵云从征,平定荆南四郡,被封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蜀支援。刘备攻下成都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月,黄忠斩杀夏侯渊后,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军粮到北山下。黄忠前去抢夺,到了约定时间还没有回来。赵云带数十骑出营查探,正遇曹操先头部队。赵云一次次地冲击曹军,突围而出。部将张著受伤被曹军包围,赵云又回马突进重围,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张翼见曹军杀到,要闭门拒守,赵云却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退去。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箭射曹军,曹军自相践踏,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来昨日战斗处察看,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进击,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主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失利于箕谷。而赵云随即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损。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而在祁山战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一说是减少俸禄)

 

从上述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云从最初的牙门将军,直至其任职级别最高的镇东将军。但只要我们查阅研究一下东汉将军职位序列,就可以知道,哪怕是镇东将军,都是属于杂号将军,即没有进入正式的高级将领序列,后者在东汉称作重号将军,从高到低依次是大将军、其次是骠骑将军、再次是车骑将军;再次就是卫将军;再往下就是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和后将军。镇东将军属于四镇将军(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是杂号将军中最高序列了,与重号将军中的最低序列“前后左右”四将军,最为接近。但无论如何尚未进入重号将军即高级将领序列,四镇将军之类逐渐地由杂号将军升做重号将军也是三国后期的事了,而赵云在蜀汉建国8、9年以后就去世了。所以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赵云并不是蜀汉的“五虎上将”。那为什么《三国演义》要把赵云列入“五虎上将”,老百姓又普遍地乐于接受呢?

 

 

 

我们再看看赵云的特点和其他一些事迹(有些与上述的将军履历关联或有所一致,但内容更丰富):

 

一、谨慎、明智

 

(1)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赵云于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于是向刘备求情,免夏侯兰一死。而夏侯兰又明于法律,刘备用他为军正。赵云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明智的处事态度。

 

(2)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樊氏,姿色貌美,赵范想将她许配给赵云。但是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藉机逃走,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二、不顾个人安危,哪怕是在情势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毅然解危济困    

 

(1)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迅速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而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中。当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便禀报刘备说“赵云必定是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果然不久,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

 

(2)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月,黄忠斩杀夏侯渊后,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军粮到北山下。黄忠前去抢夺,到了约定时间还没有回来。赵云带数十骑出营查探,正遇曹操先头部队。赵云一次次地冲击曹军,突围而出。部将张著受伤被曹军包围,赵云又驰马回去,突进重围,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

 

三、忠于职守、使命必达

 

这方面例子很多,仅举一例。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而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 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晓后特命赵云掌管内事,看顾家小。孙权获知刘备西征益州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

 

 

 

四、独当一面、完成任务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并召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在攻克江州后,兵分两路,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犍为等郡。次年与刘备、诸葛亮于成都会合。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

 

五、及时雨、雪中送炭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伐吴兵败,刘备逃回。赵云军至永安,吴军虽已退,但足以彰显出赵云雪中送炭、及时雨的英雄本色!

 

六、临危不乱,从容有度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进击,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主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失利于箕谷。而赵云随即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损。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七、有大局观、有政治眼光、品德高尚

 

(1)刘备于平定益州时,准备将田宅等大肆赏赐部下,其中当然也会包括赵云。但赵子龙却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使民安居乐业,以利长久,然后可役调,得民欢心,刘备当即听从了。

 

(2)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而是要把主功方向锁定曹魏。再次显示出了不凡的政治眼光和大局观、及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恩怨之上的可贵品质(赵云与关羽、张飞的个人关系也是相当亲密的)。但这次刘备不听,留赵云都督江州。

 

(3)诸葛亮一出祁山(公元228年)退兵时,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乱成一团;而箕谷方面退兵,却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八、不计个人得失、不找理由开脱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都尽职尽责、出色完成任务。两次解救刘备的独子刘禅(刘备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这是以后的事了)。又有不凡的政治眼光和大局观,但始终是个杂号将军,还不如后来归顺的马超、甚至黄忠,但赵云从不抱怨,依然对刘备、对蜀汉忠心耿耿!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赵云率领少量兵马,吸引了曹魏主力,使得诸葛亮能亲率蜀汉主力进攻祁山,只是遭遇了曹魏的一路人马,至于诸葛亮前锋马谡街亭失手,满盘皆输,这是另一回事。从战略上讲,赵云等已经完成了以少量兵马吸引住曹军主力的战略任务,而赵云等由于和曹魏主力实力相差悬殊,出兵不利,是在情理之中的,而且赵云从容有度、临危不乱,固守撤退均有方,使得该路人马整建制地撤回汉中,人马、军资基本没有什么损失,而且还能有多余的布匹。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蜀汉整个战局失利,赵云也一起承担了责任,被贬为镇军将军(一说是减少俸禄),而赵云毫无怨言,也不找任何理由开脱,非常可贵!

 

正是由于赵云上述种种可贵处、过人处,加之追随刘备近30年,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良史陈寿在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中,将关张马黄赵合并为一传,这说明在陈寿心目中,赵云与刘备正式册封的“关张马黄”是地位同等的,可以合并做传,良史的评价自然有其道理!而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罗老先生又做了进一步发挥,不仅正当光明地将赵云列入五虎上将,而且将他的排名提升至第三、仅次于关羽、张飞。陈寿著史严谨,因此虽将赵云与关张马黄同列,但仍将赵云至于末席。而罗贯中,则不受此约束,不仅提升赵云级别,还将其排名提前,为此罗老先生对赵云着墨不少,尤其在长坂坡力救阿斗这一章节中,极为生动地、出神入化地精彩描写了赵子龙七进七出曹营,斩杀数十员曹魏上将,一战成名!看的读者心潮澎湃、大为惊叹。这样的大将怎能不是五虎上将呢?再加上赵云的种种优秀品质和可贵事迹,大家也都普遍地乐于接受赵云就是五虎上将,并且成了许多人心中的最爱 !

 

回到历史中,我们可以客观地知道赵云是在当阳长坂,杀回曹军势力中,最后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但并没有七进七出曹营,斩杀数十员曹军上将的记载。这是小说家罗贯中老先生的夸张生动描写,这于文学创作甚为精彩成功,然于史无据,属于虚构想象及美化。

 

 

下面再谈一谈另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刘备为什么不册封任命赵云为真正的五虎上将。即使进位汉中王时,不马上册封,但在关羽、黄忠、张飞、马超相继去世之后(按照他们亡故时间的先后排序),为什么不在此期间,或之后,递补赵云为高级将领呢?刘备难道不信任赵云?或者说赵云做错了什么?

 

刘备很信任赵云,否则刘备就不会任命赵云统领身边亲兵卫队,也不会将家小内事托付赵云。赵云在长坂坡杀回曹营解救刘禅和甘夫人时,有人向刘备告状,说赵云投降曹操去了。刘备闻言,却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根本不信。

 

赵云一生尽职尽责、赤胆忠心,前文的种种事迹也说明了不仅没有做错什么,反而有不少的过人处,可以说也是三国中少有的“完人”,所以大家对赵云几乎是人见人爱,哪怕对同为“完人”的诸葛亮的某些方面,人们还有争议,但对赵云的喜爱几乎到了“爱你没商量”的地步,也没有什么争议。

 

那刘备为什么不任命册封或者递补赵云为高级将领呢?这个问题确实耐人寻味,我严格根据历史,几经换位思考,反复思索,得出一些结论,分享于此:

 

1、刘备册封任命高级将领的依据主要是各人的战功和威望。

 

关羽万马军中刺袁军上将颜良于马下,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逼得曹操都有迁都的想法。张飞于长坂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遂得身免,声名大振!以后入川攻城略地、义释严颜、在巴西打败曹魏名将张郃。马超西凉健勇中之翘楚,少年称健、平阳之战使得匈奴臣服东汉多年,未敢觊觎。而著名的“文姬归汉”,就发生在此战后不久。潼关之战杀得曹操几乎丧命。之后几据凉州,英勇骁战,威名著于西凉塞外,氐族羌族对马超相率而从,匈奴倾慕。马超归顺时,正值成都战事犹酣,然马超威名使得成都军心瞬时土崩瓦解,刘备遂据成都,占有益州全境。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刘备与曹操争霸于汉中之地,刘备派马超与刚刚在巴西大胜张郃的张飞、吴兰、雷同等将领屯兵于下辩,以虚张声势,实际却给予马超等人很少的兵力。而马超却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正由于马超的战功和威望,大汉举国皆知,因此,在蜀汉官员联名上疏《立汉中王上表汉帝》,劝刘备进位汉中王一文中,马超赫然列于所有臣将之首位,排名远在诸葛亮、关羽、张飞之前。另外,刘备曾担任东汉朝廷左将军一职,现在他将左将军授予马超而不是其他人,体现出刘备暗含的微妙心理,即只有马超这样威望和声誉卓著的将领才能担任他刘备曾经引以为荣的官职,这足以说明马超的威望和盛名!黄忠特别地大器晚成,在青壮年时没有什么好机会崭露头角,但跟随了刘备以后逐渐走上他人生的辉煌顶峰。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与卓膺率兵自葭萌关向刘璋进兵,刘备先引兵到关中,后与黄忠军回合,黄忠常先登陷城,勇毅冠三军,一路进攻到涪城。刘璋派遣刘跂、冷苞、张任邓贤等前来阻挡,都被攻破,黄忠与魏延随刘备进攻绵竹,绵竹守城将领李严丶费诗等向刘备投降,黄忠随刘备率军进围成都 ,成都围攻战中黄忠非常勇猛。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斩杀曹魏的益州刺史,率军与夏侯渊交战,夏侯渊所率兵马全是精锐,黄忠却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更是一战将夏侯渊斩杀于定军山。我以上简要叙述了四位获封高级将领各自的战功及威望,各个名副其实,都有战胜名将,取得战略性胜利的辉煌战绩!

 

赵云,虽有独挡一面,战绩也不错,但相对以上四位高级将领而言,没有打大仗、打恶仗、和对敌方名将取胜的辉煌战绩,因此相对平淡、战绩不显!  由于“前左右后”四位上将军的名额有限,所以没有列入赵云,这也符合客观实际。而前文已述,赵云长坂坡的“辉煌战绩”是夸张美化和虚构的,在刘备那里也就不作数了。 

 

 

2、刘备有识人之明、知人善任、加之赵云品德高尚,不计较个人得失

 

三国三巨头,曹操、刘备、孙权各个都有识人之明、知人善任,而在这方面,三人中刘备更是列在首位(我不具体展开分析比较了,这不是本文的主题)。刘备看人很准,深知赵云品德高尚、不计较个人得失,若以实际战功和威望任命高级将领,没有赵云,子龙是不会有意见的。即使在四上将相继去世期间及之后,刘备没有递补赵云为上将军,一方面在于刘备的要求高、也在于刘备想把这个位置留给更合适,更需要笼络的人。比如擢拔魏延总督军事要地——汉中,加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当时全军皆惊,大感意外!而刘备的眼光非常老辣精准,魏延镇守汉中十年,汉中岿然不动,曹魏不敢觊觎。蜀汉建立后升迁为镇北将军,屡立战功。魏延毕生忠于刘备开创的蜀汉,能力出众。后来说他“反叛”,不是他反叛蜀汉朝廷,而是出于他和杨仪间的个人恩怨,不顾大局所致!所以刘备对魏延的破格提拔和笼络是非常成功的,刘备是非常能够笼络人心的。刘备深深了解赵云的可贵品质,对自己忠贞不二,不计个人得失,不需要特别笼络,赵云照样能为之驱驰,而忠贞不渝,所以就先不封吧,先放一放。另外一点也是因为刘备在最后一位上将军马超去世5个月以后,他也去世了,所以也没有机会去递补赵云了。

 

3、 赵云有时不对刘备的胃口

 

前面说过,刘备攻取益州后,想将大量田宅大肆赏赐部下,赵云劝阻,显示了不凡的政治眼光和格局,刘备当即听从。刘备也是一代枭雄和政治家,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点,所以这也是他能当即认同接受赵云劝谏的基础。但人是具有多面性的,在听取赵云意见的同时,也觉得赵云有点不合时宜。

 

在刘备准备大举伐吴,为关羽、张飞报仇时,赵云劝阻不听,这回刘备在自己的情绪中是真觉得赵云不合时宜,不对自己的胃口。

 

以上三点结合在一起,就很有可能是刘备不册封任命、及递补赵云为上将军的理由了。

 

时间飞速地向前,当年的人主刘备怎么想已变得不重要了。赵云的种种事迹和可贵品质、给陈寿、罗贯中、及后世的仁人志士、还有广大的读者、及百姓群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们都一致地认为赵云就是“五虎上将”。我在严谨对待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和大家站在一起,由衷地认同,赵云,赵子龙就是我心目中的“五虎上将”!

 

 

【作者简介】吴佩松70后,上海人,祖籍江苏,211本科经济学学士(国际金融), 985高校研究生,中国首届MPA(公共管理硕士),国家单位工作。

艺术设计

文章资讯

联系我们

邮箱:34635301@qq.com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版权:功勋艺术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