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系列(十七)为啥是关羽由人变成了神(上)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8-04-26     作者: 吴佩松    
作品人气

关羽,关云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为他被历代统治者封王封帝,关帝庙曾遍及华夏,比孔庙还多出不少,是中国古代的“武圣人”。同时,关羽还是是民间的财神爷,又得到了普遍的尊崇。因此,关羽已经成了中国人心中的神,大家有事都祈求关帝显灵、保佑;经商者都奉关羽为财神爷,以护佑平安、招财进宝、财源广进。关羽为什么由人变成了神?他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是他能成帝成神而不是别人?带着一连串这样的疑问,就让我们走进关羽的世界中,一探究竟吧!

 

关羽早年和张飞一起,追随刘备镇压黄巾军起义,同时也随着刘备辗转各地。期间屡立战功,于万马军中风驰电掣般力斩颜良、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迫使曹操都有了迁都的想法。以上这些都可以说明关羽战功卓著。同时,《三国演义》等又加上文学艺术的夸张渲染,虚构了关羽温酒斩华雄,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或将他人的战功移花接木到关羽身上,比如温酒斩华雄、诛文丑就是,或完全虚构,比如过五关斩六将,或夸张处理,比如千里走单骑,实际上是关羽就近在官渡前线亡归刘备。另外,关羽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也进行了情节上的改动,前者实为吴蜀两家选择一个中间地带,关羽、鲁肃各带本部会谈荆州归属事宜,刮骨疗毒确有其事,但不是华佗来刮骨,而是另一没有留下名字的医生所施行的手术等等。以上事实和文学艺术的渲染夸张及改动等,交织在一起,遂使关羽逐渐走向神坛,成为神人矣!

 

为什么文学艺术要大力美化、神化关羽,老百姓和统治者也乐于接受,并上下一心推波助澜,共同完成对关羽的圣化和神化呢?而事实上,关羽并没有如此辉煌,他投降过曹操,最后结局悲惨,败军之将、授首于江东、客观上使得蜀汉元气大伤、由盛转衰、事实上也就此基本丧失了统一三国的条件,过失甚大、于国亏损也甚大。就是这样一位将军,为何被万众一心地推向神坛?历史上的战将何止千万,论战绩和对国家的贡献,白起、韩信、郭子仪、李光弼、徐达、常遇春等等均显著地在关羽之上,为什么不是这些名臣宿将,却单单是关羽被大家一致地神化呢?

 

一言以蔽之,关云长之忠义,无人能出其右者,这就是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普遍拥戴推崇关羽的根本原因。关羽不仅忠、而且义、还忠义结合的近乎完美。首先,汉末天下大乱,汉室宗亲刘备虽微,支脉疏远,然素有大志,对重整汉家河山矢志不渝、不遗余力!遍观汉室后裔,无一人能及备者。因此,关羽追随刘备匡扶汉室,将效忠国家汉室与效忠刘备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即将忠于个人与忠于国家统一在一起、将小忠与大忠统一在一起,忠得很完美。而关羽和刘备、张飞一起,事实上并没有桃园正式三结义,这是小说家言,但他们亲如兄弟,确实到了卧则同榻,饭则同食的地步,尤其在创业初期。同时,彼此间的情义深厚,几乎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即关羽对刘备、张飞有兄弟之义,尤其对刘备这样的兄弟之义,又与他效忠刘备、效忠汉室国家几乎完美地统一到了一起。兄弟间的小义和为了国家的大义又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自古忠义往往难两全,而在关羽身上却出现了忠义结合完美、小忠和大忠结合完美、小义和大义结合完美的完美风景线,后人无不追慕敬仰。

 

 

 

既然没有其他人在忠义两全的完美结合上能出关羽其右,那刘备和张飞为何不被选择,三个人的条件差不多的,张飞不消说了,刘备的忠,可以看作忠于汉室,对兄弟也有义,那为什么没有推崇刘备、张飞,却只推崇关羽呢?这其中的门道在哪里呢?  或者说白了,关羽又怎样在忠义方面还超越了刘备、张飞呢?只有说清楚了这一层,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关羽被上下一心的不断神圣化。

 

解开这个神圣化之谜,事半功倍的做法惟有从关云长的独特之处来入手,同时为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就拿刘关张三兄弟来比较,因为历史上能像关羽这样忠义结合完美的,确实很难觅得,但刘备和张飞具有的客观条件,要么和关羽一样,要么很类似,所以我就拿关二爷和他的兄弟刘备、张飞比较就容易说明了。

 

第一,关羽有独特的投降经历,张飞没有,刘备主要是投奔或寄人篱下,刘备也偶尔地投降过吕布,但没有什么独特处,而其忠义的表现远不能和关羽相比。这一独特处,一开始是关羽的“污点”,是一种劣势,最后却转化成了优势。

 

我们先说关羽投降,事情发生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为解除隐患,抽空东征刘备,打的刘备措手不及,刘备兵败,投奔袁绍。曹操一鼓作气再下下坯,史载擒获关羽而归,刘备妻子也被俘虏。但非凡之人,即使当俘虏也不同寻常,比如魏征也当过李世民的俘虏,经过一番英雄间的对话,唐太宗义释魏征,并成就了千古君臣的佳话。关羽之降于曹操,某种程度和此类似,这个“耻辱”的经历不仅没有折损关圣人的威名,反而大大提升了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曹操对于关羽的豁达,也使得人们对曹操耳目一新。此话怎讲?这里可以分为几个小点:

 

(1)史书没有记载关羽降曹的原因,但根据关羽的一贯作风,和不久之后坦率地告知曹操派来打听其口风的部将张辽,他只要知道刘备的下落,肯定要去找故主的,非常坦荡,不怕因此被杀害,后来关羽也确实这样做了的事实;再结合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东征刘备,刘备惨败,曹操尽虏其众,并俘虏刘备妻子,刘备仅以身免,败投袁绍。张飞也在此役中,与刘备失散,杀开一条血路后,隐匿于乡下。曹操又乘势迅速直扑临近的下邳,擒获了关羽。根据各方面材料和当时的情况,可以分析推断,关羽当时很可能获得了错误的情报,刘备于此战中阵亡,一下子失去了效忠的对象,下邳守军也由于刘备主力部队全军覆没,曹军又极为神速的兵临城下,在几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军心涣散,城破而降。所以关羽的投降是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得到主力部队全军覆没的报告,而又误以为刘备战死,战局也无可挽回的情形下投降的。关羽的投降是在主公“死难”情况下的自然反应,而不是背叛投降。投降之后不久,关羽自然得知刘备没死,于是坦荡地向张辽表白,他要离开曹营,投奔曹操的敌人——他的大哥刘备的,这样的坦荡磊落,在俘虏中仅见,关羽由是开始出离了人们传统上对俘虏的眼光,更可贵的是,关羽不仅这样说了,而且也做了,并且做到了,关羽也开始因此得分了!

 

(2)由于曹操待关羽甚厚,关羽向张辽说明一定要报答了曹公之后,才回归刘备。这是对曹操的义,是知恩图报!同样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说了,也做了,并且也做到了,即于万马军中取袁军上将颜良之首级以报曹公。不像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或者说的比做的好听,或者说了却做不到,或根本不去做。关云长又得分了,不仅尽了对曹操的义,而且信守了诺言!同时,曹操也豁达地放走了关羽,不去追杀,并劝抚部下,彼各为其主、勿追!人们对曹操的印象也因此焕然一新。

 

(3)关羽留在曹营期间,曹操对他多有赏赐,而关羽毫不贪恋,亡归刘备前,拜书告辞。故关羽当“俘虏”期间,对刘备忠、对曹操义、信守诺言、说到做到、不贪恋资财!这样当“俘虏”实在仅见。由是,这样的俘虏,大家就不认为是什么“污点”了,而当“俘虏”的整个过程中,关羽人性的闪光点则大放光芒!

 

以上这些没有在刘备和张飞身上体现出来,张飞可能没有这个环境,刘备呢,说他英雄的很多,但也有人说刘备反复难养,刘备也确曾十易其主,实在惊人。早年投奔曹操,曹操厚待刘备,刘备却乘机背叛了曹操,夺人家的地盘和兵马,杀了人家的部将。去益州说起来帮同宗刘璋的忙,最后却打着自己的算盘,又一次夺了人家的地盘。说好了向江东借荆州,但夺了益州后又赖着不还,不讲信义,所以和关羽比起来,后世神圣化的对象当然是集中到关二爷的身上!

 

 

 

第二、关羽的忠义非常纯正,这是他另一个独特处。还是拿关羽和刘备、张飞来比较。前面已经说过,关羽把兄弟之义和为了国家的大义很好地统一在一起,把对刘备个人的小忠和对汉室国家的大忠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前者的义和后者的忠又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堪称完美的忠义双全。那张飞也是啊;刘备对兄弟之义,和刘备匡扶汉室,立志报国的大忠也是啊。但这两位,都不如关羽忠义之纯正。

 

 

刘备匡扶汉室,更多的是由于他的血统出身所持的立场自然导致,因为他是汉室宗亲,尽管支脉已经比较疏远,但他是汉景帝直系后裔,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只要是汉室后裔,一般都愿意汉室振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和其他宗室后裔相比,他杰出的地方在于素怀大志,并付诸行动、屡败屡战、矢志不渝、不遗余力!在当时没有一个宗室后代像刘备那样的。但他的素怀大志,也夹杂了一些个人雄心(野心),这是他深藏内心,不能言说的。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很想成为第二个刘秀,即由他来做汉朝的中兴明君,通过刘备的一贯作风,和他给两个儿子起名为刘封、刘禅就能看出,刘备想成为第二个光武帝,而光武帝是中兴汉朝之君,又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还是在泰山封禅的皇帝。刘备身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内心追慕向往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的足迹,想效仿光武帝,再一次以皇室旁支的身份,第二次中兴大汉,并且他还想当封禅的皇帝,所以刘备素怀大志是千真万确,这在后世看来很正常,没什么,而且受《三国演义》等影响,巴不得蜀汉能统一天下,刘备当个好皇帝,诸葛亮做个好丞相来大治天下,才大快人心呢!若蜀汉真能做出相当成绩,而封禅泰山,反而是人们神往而不可得的。但是,一旦我们穿越历史,回到当年历史的实际语境中,就会理解,刘备当时这样的想法,只能深埋心底,即使与诸葛亮这样既高洁又务实的士人,也只能心照不宣,决不能说破。因为当时正统公认的皇帝是汉献帝,前朝汉灵帝唯一在世的儿子,他比刘备还年轻20岁。曹操也是打着汉献帝的旗号,才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巨大政治优势的。因此,刘备可以宗室的身份来匡扶汉室,也就是帮助汉献帝来匡扶汉室,曹操也是打着这个旗号,而绝不能以自己“称帝”的志向来匡扶汉室,若是如此,在当时就是大逆不道,那也是汉贼,决不能说破!

 

但另一方面,刘备这一暗含的“称帝”志向,在当时有积极的因素,因为汉室大厦将倾,汉献帝实为傀儡,若汉室宗亲中,确有人有担当,并不断地努力,出现第二个光武帝,其实是好事。正因如此,刘备这种暗含的“称帝”志向,有了一定的合理性,不同于和平时代,或王朝平顺期,宗室有称帝之心的,肯定也被归入乱臣贼子一类。正因如此,当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时,高尚而又务实的诸葛亮指出了刘备王霸之业的道路,其中自然也暗含了刘备日后可以称帝的指向,这其实也是有合理性的,因此后世普遍对《隆中对》持赞誉态度。同时,也由于当时公认的汉献帝在位,是不可以说破的,即只能默默地做,但不能说

 

至于张飞,要么态度和刘备一致或接近,即大哥刘备是汉室宗亲,既然汉献帝是个傀儡,大哥又那么努力,并有建树,若大哥最后能匡扶汉室,大哥做皇帝也是顺理成章的;要么在纯正的程度上表现的不像关羽如此突出。

 

 

 

那关羽的态度呢?耐人寻味!关羽追随刘备就是要匡扶汉室,他认为刘备是汉室宗亲,非常努力,很有毅力和韧劲,又很讲义气,再加上刘备的人格魅力,关羽就愿意追随刘备,重振汉朝江山。但关羽的匡扶汉室,某种程度更加纯正。他是要匡扶正统的汉献帝执政的汉朝,这在当时是最正统、最名正言顺、最光明磊落的,也符合关二爷的一贯作风。在关羽心中,大哥刘备是汉室宗亲,又那么努力,又有兄弟情义,帮着大哥,就是匡扶汉室了。当然,他也清楚汉献帝被曹操掌控,所以身在曹营心在汉,当得知刘备的消息,在报答了曹操之后,马上回归刘备。

 

之后长期追随刘备的过程中,关羽很看重曹操以汉献帝和朝廷名义册封的“汉寿亭侯”之爵位,出征常打出“汉寿亭侯 关”的旗号,因为在关羽眼里这虽是通过曹操表奏,但毕竟是汉献帝和汉朝廷正式册封的爵位,曹操也是汉朝的大臣,当然这是一个权臣,名正言顺、程序合法,关羽很看重。但在刘备眼里,这是曹操封的,并不是刘备封的,但也说不出,心里其实五味杂陈。另一个缘由,很少有人提出,在我看来也挺微妙,即刘备当时的正式封爵是宜城亭侯,其实也是曹操表奏汉献帝册封的,这样关羽在爵位等级上就和刘备平起平坐了(官职时另一个层面),这就让刘备更不舒服了,而之前关羽虽与刘备恩若兄弟,但在名分(包括爵位等级)和官职上与关羽是上下级关系。但以关羽光明磊落的一贯作风,他认为“汉寿亭侯”是自己凭战功,朝廷正式册封的,关羽也比较高调,觉得理所当然,应该打出这一旗号,刘备对此是不便否认的,因为他的官职封爵也是依据同样的程序获得,而且他(至少表面上)也是尊奉汉献帝的,他也是汉朝的臣子,但刘备的内心深处,对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有所介怀的。

 

再进一步深入,刘关张旧日在许都时,看到曹操有欺君凌上的行为,唯独关羽明确提出趁打猎杀死曹操,(虽有史料表明曹操曾答应将一位美妇许配关羽,结果却食言自己留下了,关羽很不爽,但也不能因此否认关羽是忠于汉献帝的,最多也是国仇私恨夹杂在一起;而以关二爷一向磊落的作风,和深明春秋大义并为大义精神所感染的强烈价值取向所驱使,他提出杀曹操的明确理由就是曹操欺君凌上,这个“上”就是汉献帝,而不是说曹操食言、自留美妇,或两条理由一起说。关羽是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光明磊落,至少提出杀曹操的理由国仇是主要的 ),但刘备不许。如果当时,真的乘机杀死了曹操,刘关张三人,估计也会同归于尽,关羽不是想不到,关羽是喜读《春秋》并熟读《春秋》的人,这点脑子是一定有的,但他为春秋大义的精神感染,愿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时,他价值倾向纯正的特点展露无疑,他效忠的是大汉朝,不只是小小的蜀汉(事实上蜀汉正式建立前,关羽已亡),他最根本的想法是通过效忠最公认的汉献帝来效忠大汉。效忠刘备,是关羽效忠汉朝和汉献帝的一种方式,而且他把两者自觉地融为一体。更难能可贵的是,关羽出身寒微,不是世代望族和官僚家庭出身,祖上没有吃过朝廷的俸禄,不像其他世受汉恩家庭出身的士人,但他反而对国家,对朝廷有感情,愿意为之献身,这就相当可贵了,想必这与他喜读《春秋》有相当关联。

 

因此他和张飞、刘备就有区别了。张飞在忠义的纯正度上至少没有像关羽那样突出,而刘备之匡扶汉室是夹杂了个人的雄心(野心)。那两者谁对谁错,我只能说关羽更纯,更理想。而刘备、张飞、特别是刘备更务实些。诸葛亮是品格高洁、富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但也很务实,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其实和刘备的态度一致,即汉献帝虽公认,但已被权臣操纵,若汉室宗亲刘备,能匡扶汉室,刘备成为二次中兴汉朝的新皇帝也是顺理成章的。正因如此,后世对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自立为帝几乎没有什么谴责。但诸葛亮和刘备都只能心照不宣,不能说破,因为公认的汉献帝还健在。

 

 

故关羽和刘备在价值取向上大方向一致,都要匡扶汉室,即使在这一点上关羽也比刘备可贵,因为关羽出身寒微,却有这样的理想,并不懈奋斗,没有个人的私心。而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匡扶汉室,理所当然,不过刘备也确实比其他汉室宗亲强多了。但在具体的效忠对象上,刘备的想法是,你关羽效忠我,就是效忠汉朝,因为刘备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二次中心汉朝的新皇帝的。而关羽的想法则是通过效忠刘备,来效忠朝廷、效忠汉献帝,在这一点上关羽和荀彧是一类人,荀彧是想通过效忠曹操来效忠汉室和汉献帝的,但当曹操欲称魏公时,荀彧就反对,被迫自杀,而此前荀彧和曹操是如此的相得益彰!

 

刘备和关羽是否也出现过类似于荀彧和曹操间矛盾的端倪呢?或多或少是有的。公元219年七月,刘备在取得汉中战役的胜利后自立为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当刘备的使者前去册封关羽时,关羽明显不满,不满是以不齿与老兵黄忠为伍,因为刘备同时册封张飞、马超和黄忠为右、左及后将军。而前后左右四将军,官阶同级,只不过关羽这个前将军排名靠前而已。但关羽以不满与老兵黄忠为伍为由,一开始不愿接受册封,这应该是很惊人和罕见的,其实也是三国中所仅见,其实这暗含了两层意思:(待续)

 

 

 

【作者简介】吴佩松70后,上海人,祖籍江苏,211本科经济学学士(国际金融), 985高校研究生,中国首届MPA(公共管理硕士),国家单位工作。

 

艺术设计

文章资讯

联系我们

邮箱:34635301@qq.com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版权:功勋艺术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