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关公崇拜”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1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原标题:春节谈“信仰”,被误解的“关公崇拜”




中国自古就有将道德诚信作为信仰的诉求,比如民间的“关公崇拜”就是对诚信、仗义的“神化”。在只认金钱的社会中人们已不过是把关公敬为“财神”而已,并多将之放在饭馆、餐厅的门堂中供起来,指望着“关老爷”帮助他们赚钱发财,而其原来的价值意义蕴涵却多已被人们所遗忘。


“老人跌倒该不该救”等一些原本并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在过去的时日中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国社会对信仰的关注确实到了该反思、“该补课”的时候了。社会上对信仰问题的混乱认识和复杂态度,充分说明了我国在目前社会及思想转型时期的多元状况和看法分歧。


信仰的不统一


有些人认为中国根本就不需要信仰,中国文化的“哲学”性特征和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性思维已经超越了对信仰的依赖,—切都可以用哲学理性来说明及解释。信仰在中国好像已经“出局”了!按照这种逻辑,康德所言“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喻指的超然敬畏感和内在约束感不过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结合罢了,而中国传统中人们“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感觉也不过是一种愚蠢的“迷信”而已。虽然这些东西好像看不见摸不着,颇有“唯心”之嫌,但如果没了这些精神追求,在现实中又确实很危险,对文明的延续也非常不利。敬畏感是一种宗教情怀,体现出信仰的超越性,并指引、支配着人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是法治、秩序等社会规范的重要补充,使法作为社会表层规范、被动及强制要求得到了心之深层考量,书画家百科,人之主动、能动的呼应及支撑。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政党或国家是非常危险的,也是很难在思想精神上凝聚在一起共同发展的。而在有信仰的人群中,宗教信仰必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选择。还有一些人则认为,信仰为宗教所专属,离开宗教则谈不上信仰。这些在信仰问题上的混乱认识和对信仰的复杂态度,充分说明了我国在目前社会及思想转型时期的多元状况和看法分歧。所以说,在当下中国的话语境况中我们不仅在宗教认知上尚未达到共识,就是在信仰问题上也缺乏相对统一的看法。


但我们弘扬道德,若没有信仰的支撑是不能长久的,是走不下去的。当然,对道德的高扬,也可以让相关道德原则在人们的心目中升华为信仰。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将道德诚信作为信仰的诉求,比如民间的“关公崇拜”就是对诚信、仗义的“神化”。钱穆曾指出:“关羽为什么遭受中国人如此般地崇拜呢?正因为关羽有他的道德精神。”他虽然事业未成,而且还兵败被杀,“但无损其道德精神之长存千古。”只可惜关公崇拜在重物质而没有精神情操的氛围中也出现了嬗变,在只认金钱的社会中人们已不过是把关公敬为“财神”而已,并多将之放在饭馆、餐厅的门堂中供起来,指望着“关老爷”帮助他们赚钱发财,而其原来的价值意义蕴涵却多已被人们所遗忘。


正是在这种道德及意义危机中,中国人重新开始呼唤道德价值和信仰意义的回归,找寻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如在“离开雷锋的日子”已经很久以后我们又重提“雷锋精神”、重塑“公民雷锋”形象,等等。


信仰的分层


在中国文化的理解中,从“‘信仰’二字可以看出,‘信’字从人,信仰问题,是人的言论问题,是人心所向的问题。中国文字的信仰观就是提倡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言出于心,就是提倡仰慕光明、崇拜太阳的气度和普照众生的精神”。“信仰总是以意识、观念的形态存在,与当下的现实境况存在理想和实际的差距与冲突。”但“正是信仰的存在,才有了其与现实的比照”,信仰故而对于现实有着反思和超越。


人们对于信仰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可将之分为两大类型的认识,一种认为信仰乃为宗教所独有,离开宗教则谈不上信仰;另一种则认为信仰不只是宗教信仰而有着更为宽泛的蕴涵,因为“宗教并不是信仰必然的和唯一的外化形式”,实际上“信仰是比宗教更为根本的东西。”也就是说,除了宗教信仰之外,还有其他(世俗)信仰。


艺术设计

文章资讯

联系我们

邮箱:34635301@qq.com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版权:功勋艺术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