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侵入西方艺术界?可不止这几年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1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张雄艺术网 “伦敦的玛莉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莫斯科的夫司基爱上牛肉面疙瘩……”正如SHE《中国话》里唱的这样,近些年来,“红色”、“旗袍”、“中国结”、“篆刻”这样的所谓中国元素大量涌现,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流行。这种现象在去年的Met Gala镜花水月大秀以及维密大秀上尤其突出。不可否认,中国风正在国际大舞台上大放异彩、惊艳众人。


什么是“中国风”?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近年来,中国风被广泛应用于流行文化领域,如音乐、服饰、电影、广告等。



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时(此时中国正值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曾长时间流行“中国热”,在这段时间内欧洲对中国的许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对中国风(Chinoiserie)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1700年,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盛大的舞会时曾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使得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这种中国风尚体现在当时整个欧洲社会中,并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受中国风影响的洛可可风格与中国式园林亦在欧洲各国王室流行。欧洲的中国风尚在18世纪中叶时达到顶峰,直到19世纪以来才消退。




中国元素在欧洲艺术的体现


中国风对于欧洲艺术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欧洲艺术家通过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表达了对中国风情的理解和想象。他们的灵感来源于当时出口到欧洲的中国货品,书画家百科,曾经到过中国的商人、水手的描述,或其它二、三手的资料。就是这些零零散散拼凑起来的对中国不完整的印象激发他们创作出各式各样的中国风格的艺术品。因此,“中国风’’这样一种欧洲的艺术风格既源于中国又有别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17世纪末,法国博韦皇家手工工厂顺应热潮,做了一批“中国皇帝”挂毯(推测时间为1670年之前),美国保罗•盖蒂博物馆收藏了一套。这套壁画一共6件,《便宴》、《采菠萝》、《天文学家》、《皇帝出行》、《狩猎归来》和《皇后茶饮》,展示君主的宫廷生活。




中国式的花鸟鱼虫、松竹兰梅、人物图案,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审美趣味。18世纪的中国清代的工艺品,有繁缛的曲线,有精巧的造型,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欧洲的洛可可艺术。1742年,布歇在沙龙中展出了反映中国的系列作品《中国组画》,其中《中国花园》《中国皇帝上朝》《有中国人物的风景》这几幅作品可能是为挂毯所作的设计。


艺术设计

文章资讯

联系我们

邮箱:34635301@qq.com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版权:功勋艺术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