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艺术网讯 悠悠艺术路,拳拳爱国心。2017年5月8日,张雄艺术网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来宾——爱国华侨艺术家陈文泽。此次做客张雄艺术网,陈文泽畅谈了他在国外的艺术创作之路,并分享了从艺多年的一些心得体会。
爱国华侨艺术家陈文泽做客张雄艺术网
陈文泽
陈文泽,1957年出生于福建漳州,祖籍长乐,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曾于国立华侨大学任教八年,1992 年出游西方并定居美国亚特兰大至今,曾任美国亚特兰大华裔艺术家协会主席,名列世界网络最受欢迎的100名艺术家之中,名录《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
从“暗”到“光”的艰难转型路
1992年,彼时在教学上已有成绩的陈文泽渴望在艺术上有所建树,便毅然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家乡,远渡重洋来到了美国。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陈文泽无所适从。此外,他也常常面临身份的困扰:一个没有名气的艺术家在外国人看来相当于一个不被人认可的街头艺术家。
然而,环境的艰难并没有让陈文泽退却。相反,在一次次观展中,陈文泽看到了亮光和希望。“名由艺出亦以艺贵。当时的我是站在一无积累的起点上,像学童一般地接触新事物,研习新技法。但是90年代不像现在的大数据时代,想看什么作品只要打开网络就可以看到。当时的作品是低层次的印刷品,粗糙,没有看头。因此在看到原作之后,被原作的质感、色彩彻底的震撼住了,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当时,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学到真本事。”
《古葬》画心:62x77cm
《牧童之歌》画心:62x77cm
陈文泽早期作品主要聚焦在墨西哥人、黑人等穷苦人身上,色调暗沉,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挣扎苦痛,略显沉重。当时的陈文泽常辗转于美国各大城市之间举办个展,逐渐的积攒了人气,也有了些知名度。但后来陈文泽发现,许多人只看画而不买画。一次机缘巧合,在美国画廊专家的指导下无意知道了答案:“我的眼光只定睛在社会阴影的一面,不断挖阴影挖伤疤,让自己痛苦,也让看画的人痛苦。而美国人喜欢追求幸福,不愿意整天对着一幅悲伤的作品。”此后,陈文泽开始将创作视角转向阳光的一面,画秀丽的风景,画美丽的贵妇人,歌颂自然、生活的美。
这一转型,陈文泽足足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十三年的潜心创作、研究锤炼,他创作主题的正能量和清新磅礴之气令许多观者为之赞叹,不仅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还被美国画坛誉为“全美最棒的油画刀画家”,作品市场也逐渐火了起来,为艺术爱好者、藏家所关注。
《尼姑思凡》画心:62x77cm
做个“匹夫” 传扬中华文化
在西方居住久了以后,陈文泽逐渐发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很深,比如中国画的留白、盖章、题字,在西方人看来是繁琐至极,没必要的。面对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偏见,自小在中华文化熏陶下成长的陈文泽很不服气。于是他开始揣摩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油画当中,让西方人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佛像雕刻绘画成了他的首选。“一个艺术家要与时俱进,也要有担当。在那种环境之下,我身为一个中国艺术家有种匹夫有责的感觉。为了让西方人看到中国文化的优秀和独特。我研究借鉴西洋画的透视、印象派的色彩、油画中的光感、古典画中的完美,开始在薄薄的宣纸上进行佛像创作。跑到各个石窟考察,揣摩,将佛像创作提升到晚唐时期那样富丽堂皇的境界,以便让西方人看到中国文化的灿烂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