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涛:新中国电影摇篮造就的书法家
分类:
大河名家
发表于:2017-11-06
作者:朱晓佳
作品人气
白晓涛:新中国电影摇篮造就的书法家
南歌子
白晓涛,1950年二月二十二日生于大连金县,16岁下乡到吉林榆树,后转安图,
1972年因有美术基础,招工到长影担任道具员。先后在《飞来的仙鹤》《车轮滚滚》《延河战火》《女交通员》《锁龙湖》《瞬间》《笫三个谋杀者》《花园街五号》《最后的皇妃》等影片担任道具、舞美、制片、制片主任等职,多部影片获得文化部及各类电影节优秀美术奖;在美术片分厂作制片主任期间,拍摄了长影最后手工绘制的电视连续剧《企鹅的故亊》,《中华勤学故事》。很多为电影创作的书画作品被电影家协会和电影基金会收藏。
2006年退休后,应邀拍摄了《范府大院》,《我的幸福生话》,《我的平安家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白晓涛生于书香门第,父亲白帆一辈子笔耕不止,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从小与哥哥受父亲的熏陶,伏案苦炼古代碑帖,长进很快。16岁下乡后,由于写得一手好字,常常被文革小组抽去抄写大字报,对于毛笔书法的爱好,用另一种无奈的形式得到了延续。
参加工作后,无论是担任道具制作,还是美术师工作,都要在导演的授意下布置环境,营造电影中的文化氛围,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表现形式也有很大区别,无时不再考验道具师和美术师的匠心和水准。白晓涛经常说:是长影造就了我,是老一代电影人培养了我。
长影的老一辈电影人,有从延安来的,有从四野来的,也有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很多人都是从炮火中的战壕里爬出来,放下槍就拿起笔和摄影机,大家凭着对党的电影事业的热爱,边干边学,成就了一代电影事业的辉煌。老一代电影人无私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口授心传的师承精神,至今让白晓涛感叹不已。一级美术师李俊杰,道具师孙贵中,美术片分厂厂长总导演钟泉都是他求索书法路上的良师益友。
白晓涛说,以前我一直研习《玄祕塔》和《曹全碑》,是著名导演袁乃晨让我苦练黄庭坚、二王、孙过庭、董其昌。所以他现在的作品里弥漫着古代大家的风骨与风韵。
白晓涛五十多年来以笔^为伴,饱尝独修的寒苦,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用白晓涛的话说,他的书法之路,是为电影而学,为电影而用。
白晓涛常对朋友们说,学书法就是同古人睡觉。他的一本书法大字典,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白天当书,夜半做枕,半夜醒来,也要看上几眼,研习书法,几近痴狂。在没有华彩、没有声音的孤独和寂寞中寻找乐趣,非常人所能理解。
白晓涛说:书法艺术,首先应该是继承和发展古人的方法,如果丢掉了这个法,就失去了书法本来的面目,也就失去了根。要达到有法有我,必须有足夠的作业量,古人一生一世只有毛笔,而我们时代不一样了,作业量不夠,成功一定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