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艺术家司徒乔、司徒杰的“赤子之心”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2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赤子之心——司徒乔、司徒杰艺术展


张雄艺术网讯 在看多了西洋画的裸体造型技法、风景油画的鲜亮迷人,都不如看经历了战火硝烟的年代走在时代前沿的画家司徒乔作品《放下你的鞭子》、《三个老华工》及雕塑家司徒杰神形兼备、有血有肉的《白求恩像》等作品来得震撼!就像看多了爱情肥皂剧、空洞特效剧,不如看抗战片,比如《亮剑》、《潜伏》、《四十九日·祭》等以及科教片、历史片、还有反射现实的、时代问题的好片来得令人激动与震撼。因为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经历过痛苦的折磨、经历过深刻的思考,是不可能做出好的作品,也不可能诠释什么是美?因为社会的每一种形态,都逃不脱苦难、丑陋的存在,审丑与审美最终应该是殊途同归。主要在于每个人的心志的不同,物质是丑陋的、心灵是美丽的。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在和平年代,有些富得流油之人仍就空虚,仍有不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总之,艺术就是为了产生共鸣。司徒乔这位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人,和同时期许多声名显赫的大家不同,“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为了这些真实的、正义的、平凡而不凡的形象终日奔波。司徒杰在生活艰难的年代放弃7000块钱的创作经费,“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试问,当今这样的人还有几多?就是这样两位艺术家创作出了杰出的作品。正义、朴实、激昂的共鸣无须理由!(文/胡莹)

 

2016年3月12日至3月29日,“赤子之心——司徒乔、司徒杰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共呈现绘画、雕塑、创作手稿、文献等展品300余件。在“司徒乔绘画艺术展”部分,通过200余件作品和文献,以回眸经典、明丽之象、猎画新疆、勘灾五省、旅途即景、故土深情六个部分,展示司徒乔笔下20世纪上半叶苦难的中国社会现实和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时代诉求下艺术家的担当与作为。这次展览也是司徒乔代表作展出最全的一次,其中,名作《放下你的鞭子》为修复后首次亮相,终于告别“大裂纹、灰暗”的岁月洗礼。

 



司徒乔


司徒乔(1902—1958.2),广东开平人。擅长油画、素描。司徒乔,原名司徒乔兴,开平赤坎镇塘边村人。1924年至1926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神学院。1926年在北京中央公园水榭举办个人第一次画展。1928年赴法国留学,师从写实主义大师比鲁。1930年赴美国,以绘壁画为生。翌年回国,任教于岭南大学。1931年与冯伊湄结婚。1934年至1936年任《大公报》艺术周刊编辑,大河书画馆,后来去缅甸仰光养病,1939年辗转新加坡,做《放下你的鞭子》。1942年返回重庆,1943年赴西北写生,并于1945年在重庆举办新疆写生画展。1946年曾远涉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作《义民图》多幅,并先后在南京与上海展出。后赴美国养病,1950年回国途中作《三个老华侨》,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长油画、水彩、粉画。有《司徒乔画集》行世。

 

司徒乔画论

 

艺术家的早慧始于1923年创作的《搁浅》。当年,懵懂的年轻画家看到书上说有人用调色刀代替画笔把颜色捺到画布上的办法,他也好奇地尝试了。虽然是试笔之作,作品还是透露出动人的秉赋。司徒乔的早熟不仅表现在他对西画技法的独特领会能力上,同时,他很早就把画面中的景致锁定于民间疾苦的现实内涵,而当时中国洋画界的主要努力方向却是在形式上徒然追随着西方。

 

司徒乔此后的学习履历中不乏留学美欧的华彩篇章,但这些留学经历并未将他塑造成一个华丽的趋步于时尚的前卫表演者,反而凝练了他对于汲取西方写实手法的方法论思考,他把画家的人道主义使命与一个挣扎于生死线的悲情时代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写实-纪实的方法意味着他可以凭借在场的逼迫感来生发艺术的最强音,这一思路伴随着画家颠沛流离的亡命生涯,帮助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和病痛,最终完成了一批真正能够表征那段峥嵘岁月和个人心曲的画作,无论是瑰丽景致,还是荒舍鬼影,抑或是难民肖像和主题宣传画,都兼具流动、沉切的情韵和意志力。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