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壁画:尘封玫瑰如何焕发新机?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1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张雄艺术网  说起壁画,大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敦煌壁画,那里有中国历代壁画,多达5万平方米。毫无疑问,敦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丰富的壁画宝库。但是,近年来,北京法海寺里的壁画犹如一朵尘封已久的玫瑰,华美绽放,凭借着罕见的创作工艺和鲜明的明代绘画特色,与敦煌壁画竞相媲美。


一个太监、一场梦创造的艺术奇迹



法海寺院


明朝正统四年,大太监李童做了个,梦里有仙人为他指了一块风水宝地,李童在京西翠微山的南麓,找到了他梦中的宝地,于是他在这里建了一座寺庙,并由明英宗亲提:法海禅寺。


为了建寺庙,李童拿出全部资财,并动员善众、僧侣一起发力建设,还找来当时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宫廷画师们,这画师来自南方宁波一带,他们秉承了宋朝以来的“院体画风”,把他们卓越的艺术天赋奉献给了这座寺院的壁画绘制。历时四年,终于将寺院建成一间比较标准的“伽蓝七堂式”汉地寺院,占地20000平米,包括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直至今天,这个规模基本保持不变。




法海寺壁画


《中国壁画史纲要》中说到明代的寺观壁画,首举就是宫廷画师所画的法海寺壁画:“线条流畅,色彩浓丽,天衣飘动,漫笔生辉,诸如梵天肃穆,天王威武,金刚刚毅,天女妩媚,鬼子母慈祥,儿童天真,都真切生动……”。一位普通的明朝太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创造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的奇迹。


历经几百年 犹如沙里藏金 无人得识




图中的洞钉子的痕迹




被钉子损坏的壁画


法海寺作为寺院的辉煌基本至明朝灭亡便戛然终止。清朝期间只是作为普通的民间寺院维持着自我生存。到了民国期间,这里已经非常破败,僧人也逐渐离开。1930年代以后,由当时的电力公司占据庙产。而共产党的军队进入北京时,石景山是入城路径,法海寺便有军队驻扎。有战士为晾晒衣服便在大雄宝殿墙壁上钉钉子。钉子落在北墙西部,正是《帝释梵天图》上,小战士也真会找地方,其中一颗钉子正钉在帝释天的脸上。历经几百年,法海寺早已辉煌不再,其壁画也如沙里藏金,无人得识。甚至到新中国成立,这座瑰宝都未曾被发掘。直至1956年,郭沫若来到了法华寺,这位著名的文物专家意外发现了寺内的壁画,书画家百科,并看出其价值。他认为,法海寺壁画是与敦煌石窟、芮城永乐宫壁画一样宝贵的艺术珍品,应该妥善保护。郭沫若回到单位后,很快就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保护法海寺壁画的意见,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57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法海寺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一支古建队进驻法海寺,对法海寺壁画的大殿进行修缮,并安装了避雷设备。


文革险被毁,幸得老校工拼命保护


法海寺壁画面临的最大劫难还是在“文革”中,如果没有“拼将性命护丹青”的老校工吴效鲁,也许今天我们将无缘再见这些瑰宝。


1966年6月,“文革”开始,九中的“红卫兵”们打着“破四旧”的旗号,要上山“造反”。老校工吴效鲁闻讯后,连忙给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打电话告急,要他们赶紧派人来保护壁画。文物管理处那时候正处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境地,派来的人只能把吴效鲁悄悄叫到法海寺大门外,叮嘱了吴效鲁几句就回城了,于是保护法海寺壁画的千斤重担就落在了这位老人的身上。为了保护五百多年来的珍贵文物,他凭借着敏捷的思维和与这些“红卫兵”们平时良好的关系,双方达成了协议,毁塑像,而留壁画,否则他将以死相拼。最终,“红卫兵”被吴效鲁拼命的架势吓倒,真就砸了塑像后,没敢毁壁画。五百年的壁画在老校工拼命保护下,免遭横祸。1988年1月,法海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北京,就不能不到法海寺




法海寺壁画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