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从优秀艺术创作中铭记历史、纪念胜利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2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张雄艺术网(文/胡莹)1945年8月15日,历史上的今天,是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日本天皇裕仁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接受盟国《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8月17日,日本天皇发布敕谕,命令所有武装部队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向同盟国投降。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了近百年来抗击外强侵略的全面胜利。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14年,军队、平民伤亡21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和平的曙光终于照亮了古老的东方大地。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四万万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和平与尊严,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我们将扛着英雄的旗帜,尊重历史、捍卫和平、振兴中华,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一段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我们应铭记于心。

 

杨克山、崔开玺:七七事变·卢沟桥




杨克山、崔开玺《七七事变·卢沟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在半年时间里迅速占领整个东北全境。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军不断向华北蚕食,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1937年6月驻丰台日军不断进行“军事演习”。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7月7日夜,驻守卢沟桥的日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并声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书画家百科,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日方在中国守军拒绝这一要求后,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并对城内发起进攻,驻守宛平的第29军37师219团无奈还击。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宛平城卢沟桥一带激战20余天,终因军事力量悬殊导致北平、天津失陷,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七七事变”拉开了中日之间持续八年之久的战争序幕。


由杨克山、崔开玺两位油画家创作的《七七事变·卢沟桥》藏于中国美术馆。画面将背景锁定在历史事件发生地──永定河畔的宛平城。此时,远处的宛平城城墙和永定河畔的铁桥一带,天色一片灰朦,阵地上传来了守军战士与日军的厮杀声、枪声、炮火声,中国守军与日军正处于激烈对峙的紧张阶段。熊熊烈火,黑烟滚滚,江河石崩,铁丝焦灼,一批战士在烈火中倒下,他们的战友们又在烈火中奋起与敌人抗争,艺术家以恢宏的场面、强烈的对比与反衬以及渲染氛围的色调烘托出了这场正义与邪恶展开殊死较量的艰辛与残酷。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在2015年9.3大阅兵时,包括“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的受阅方队神采奕奕地向人们走来的场面还历历在目。“狼牙山五壮士”旗帜不倒,精神永存!


由著名艺术家詹建俊1959年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油画,尺寸186×203厘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詹建俊的代表性作品。詹建俊先生用了创造性的象征性的艺术手法,抓住了五位壮士跳崖的瞬间,惊心动魄,淋漓尽致。艺术家对人物的组织不是自然的真实,而是象征性地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如纪念丰碑的定格,精准地再现了五位英雄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鲜明气概与震慑人心的气魄。

 

关琦明:东北抗联《春风吹又生》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