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难民艺术”争议背后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2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摘要:
2月14日,德国柏林御林广场上演了一场艾未未的行为艺术——音乐厅外墙的柱子上缠绕着1700个使用过的救生衣,外媒称,这件艺术装置是对那些企图逃离战争与贫穷而在海上遇难的难民的哀悼。
标签:
艾未未于柏林的救生衣艺术装置(图片来源:mompl)
张雄艺术网讯(文/魏婕)2月14日,德国柏林御林广场上演了一场艾未未的行为艺术——音乐厅外墙的柱子上缠绕着1700个使用过的救生衣,外媒称,这件艺术装置是对那些企图逃离战争与贫穷而在海上遇难的难民的哀悼。然而,这一举动却让艾未未迎来了许多“尴尬”的评价,德国社会对此的评论更是褒贬不一,关怀难民变“炒作”难民,这些来自对艾未未“难民艺术”反馈的背后又表达了些什么?行为艺术的实际意义为何不被买账?看艾未未与难民和艺术开始“牵连”的这些始终,让我们试着去理解艺术之于现实的真实意义。
作为一个在欧洲颇受关注的艺术家,艾未未的艺术理念颇受褒扬,谈及艾未未与难民之间的联系,从去年9月,艾未未与安尼斯•卡普尔身披毛毯伦敦街头游行开始,便没有“消停”过,艾未未也开启了这段“难民时间”。随后,艾未未赴希腊莱斯波斯岛难探视民营、在希腊莱斯波斯岛设立工作室、为难民发声撤展反对丹麦新法案,大河书画馆,艾未未的举动和难民联系在一起,直至2月初艾未未模仿叙利亚溺亡难民男童的照片,孩子是人们的底线,艾未未被推上了舆论的风波,差评如潮,而这次救生衣再次触及这样的题材,让媒体直呼“又来?”
面对当前德国舆论的大背景下,艾未未此次的行为艺术却没法引起德国社会的广泛赞同了,当“难民”一次次充斥着民众的耳根时,这个对难民问题在积极努力着的国家未免有些尴尬,有读者说道,“这个艺术家不应该在柏林这样一个城市搞这种行为艺术,他应该去欧洲议会或者欧洲其它政治组织大门口做这些。”难道真是艾未未选错了地点?让呼吁关怀变成了遭人厌恶的“炒作”?
艾未未曾说,“边界不在莱斯波斯岛而是在我们心中”,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艾未未也把握住了时机,让艺术装置最大程度的被媒体曝光,成功吸引了观者眼球,不管争议如何,也正如艾未未曾说过的一样,偏见也永远不能归咎于一个事件,而是人们心中的一些鸿沟需要跨越。此次艾未未这些 “鲜艳夺目” 的荧光橙救生衣,让人产生或许“袖手旁观的人才会觉得这是艺术”这样的感觉,而实际上,无论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现实问题,对于问题的实质来说都是没有什么实际解决作用的,只是这种放大化的做法能够更好地聚焦和引导舆论关注此问题,这也是艺术的力量,但一旦话题性大过艺术性时,艺术家就会容易被冠上“消费”之名。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官方备案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