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奎龄与徐悲鸿 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5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原标题:“全能画家”刘奎龄悲鸿懊悔迟相见 




       刘奎龄




刘奎龄《上林春色图》 天津博物馆藏




刘奎龄仿郎世宁《天真烂漫图》 天津博物馆藏 




刘奎龄仿沈铨《功名富贵图》 天津博物馆藏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能工善写,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他善于“势”的营造,绘画作品“虚处不嫌窗框松,实处勿感板结紧”,其画风华滋清润,厚劲灵动,意境深邃。刘奎龄偏居津门一隅,语讷志坚,孤身前行,其创作恰与徐悲鸿的“尽精微,致广大”契合。他钟情于日本绘画,关注横山大观和竹内西凤等代表性人物, 学习借鉴朦胧派、狩野派、大和绘、汉画等古典技法精粹。他是传统派和中西融合派的中坚,他从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甚至印象派光色运用、油画技术以至夸张变形中吸取营养,他注意到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在创造精神上的相似性,他光大了传统写实技法,其艺术风格影响了惠孝同、刘子久、陈少梅、刘继卣、何家英等北派艺术家。


  刘奎龄堪称自学成才的全能画家。4岁就开始仿描剪纸动物和花卉。7岁入私塾,接受了几年私塾教育后,刘奎龄进入青年会普通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不久又转入天津民立的第一小学读书。10岁时,刘奎龄开始描绘昆虫和家禽。 


  1904年,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与张伯苓创办天津敬业中学,即天津南开中学前身。刘奎龄曾进入敬业中学首届班学习。后辍学在家,临摹、研究古今中外之名画,探索创作动物画的新途径。从此开始自学绘画,并逐渐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


  1907年,天津《醒俗画报》创刊,不久刘奎龄受聘为画报绘图。1911年刘奎龄在天津东马路民立二十五小学代班任教,1912年被天津《新心画报》聘为画师。36岁以后,大河书画馆,刘奎龄最终放弃了各种社会职业的选择,成为了一位以笔耕墨耘为生的自由职业画家。这使刘奎龄对绘画艺术的追求更加精诚专一,在探索中找到了最佳的艺术感觉,60岁左右逐渐走向了其艺术创作顶峰的辉煌阶段。建国后,他被聘为天津文史馆馆员,先后任政协河北省天津市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一代绘画宗师徐悲鸿,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力主开辟中国绘画的写实主义道路,他的艺术主张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水墨画的发展趋向。他曾提出作画要“尽精微,致广大”的绘画理念。1950年秋,刘奎龄的作品入选赴苏联展的中国艺术品之列,当时的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徐悲鸿及全国文联展览委员会主任叶浅予都参与了这次活动的评选工作,徐悲鸿在送展的作品中见到了刘奎龄的作品《上林春色图》后,大为惊叹,称赞不已,后悔相识太晚,并不无疑惑地说:“我怎么连这么一位画家都不知道!”随后徐悲鸿为刘奎龄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在信中要求刘奎龄为他亲笔作一幅《孔雀图》。但1953年9月26日,一代宗师徐悲鸿在北京病逝。刘奎龄的《孔雀图》还未动笔,惺惺相惜的画坛知己却已撒手人寰,这不禁使老人黯然神伤并留下终生的遗憾。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