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赏“荷画”:夏末最美好的打开方式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22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张雄艺术网 今日,大暑节气带着滚滚热浪正式登场了!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在这样的三伏天,何以解暑?赏“荷画”不失为美好的打开方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是盛夏动人的表达,入夏后的荷塘岸边,总不乏画家的身影,他们仔细观赏着荷花,将心中的热爱表达于纸面之上,让荷花幻化成艺术化的符号,定格在世间,成就了一幅幅经典画作,此时赏荷画可谓正当其实。


潘天寿笔下荷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潘天寿画荷往往墨叶块面大笔挥搽,硕叶如盖,笔速较快,笔似斧劈,胆魄惊。荷花亭亭净植,娇艳欲滴,气旺神强。荷柄水草如长枪大戟,穿插有致,坚如铁铸,壁垒森严,使人望之生畏。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




潘天寿 《露气》 1958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潘天寿《映日荷花图》


潘天寿所绘的《映日荷花图》,一枝临风摇曳的荷花斜出几何形构图的画面,流露出别样浓艳响亮,一朵含苞欲放的蒸萏,与气韵淋漓的泼墨荷叶掩映成趣,所费笔墨不多,但亭亭出水的荷花,挨挨挤挤,从一朵朵到一片片,从少到多,由远及近地一下子全部映入你的眼帘,此情此景,完全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潘天寿先生所绘荷花图,除了《映日荷花图》,还有《晴霞》、《朱荷》、《新放》、《露气》、《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综观这些作品,用墨黑者如漆,淡者 如烟,一叶之中水墨交融,浓淡相破,观一叶已觉满纸烟云;用色大气磅礴,三五朵盛开之红荷,不仅是“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写照,还似由莲子到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满塘亭亭的荷叶和幽幽荷香的强劲生命力的象征。潘天寿先生赋予荷花这种人格化的力量还表现在他题写的诗词上,如题《晴霞》:晨曦新逗雨晴初,花光日色 红模糊。乍醒倦眼未全苏,叶样罗裙花样脸。推蓬闲梳洗,照影唱吴趋。


张大千笔下的荷花:娇艳而不俗 沉着而不浮


现代画荷大家首推潘天寿和张大千,潘天寿得荷之神,张大千得荷之魂。张大千也是画荷花的高手,人称“大千荷”。张大千画荷有许多独特之处。他跟弟子糜耕云说:“画荷主要在于画荷叶及荷梗。”他画荷叶喜用湿笔,学“八大”而略有变化;画荷梗喜用渴笔焦墨,个人风格突出。张大千晚年曾和台湾画家江兆申谈及他的画荷梗的方法:“大幅荷杆都是两笔完成,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关于这一点,他的老友谢稚柳先生的话也可作为印证:“曩昔常观张氏画荷,丈二整纸,荷杆自上而下一笔,再自下而上一笔,两笔接拢,粗细无差,似是一笔而成,天衣无缝。此等功力,唯张氏一人而已。”






张大千荷花作品


1963年张大千在新加坡、吉隆坡时,画了6幅大画《荷花》计长24尺,宽12尺,他大胆地 用墨、用色、用光、用水,只见那硕大如伞的碧叶在波光浅荡的水面上随风翻飞,初绽绯红的花苞,从弥漫在荷塘里的氤氲的雾霭中淡淡吐香……他笔下的荷花不仅超越了花卉本身的属性,也将人文主题通过创新的笔墨推向另一种境界!


张大千一生创作了许多荷花作品,他笔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


陆抑非笔下的荷花:工而不滞 媚而不俗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