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表在《学习强国》留言栏。
《毕节—遵义—威宁随感》
吴勇
走完贵毕路,客车沿贵遵高速公路一路急驰,于2008年6月13日进抵遵义南站,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伟人驻足的热土。
“圣火点燃名城,激情传遍遵义”的大红标语跃入眼底,大街小巷摆满了鲜花,处处彩旗飘舞,茅台酒的芬芳伴着长征的红色歌曲随风飘荡。我们感到,遵义沸腾了!
14日,“圣火”即将传递,我们6点钟就早早起床,7点钟,来到市委党校门前。此时,到处是欢快的人群,舞动着各式各样的彩旗,握着照相机,不时欢呼雀跃。10点20分,彩车通过市委党校门口,遵义少女阿娜多姿的舞步伴着《红太阳》的旋律轻盈舒展,“一朵云”式的乌黑秀发飘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大家禁不住高呼:“中国加油,遵义加油”!祝福名城幸福安康。
湘江象一条洁白的玉带绕城东流,世代滋润着这片圣洁的土地。江上几位少女各自踏着一棵大竹竿,手中拿着一根小竹竿,悠闲自在的航行、荡漾,显得格外的安详和飘逸。我们沿江而上,登上红军山,“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八个大字跃入眼帘,红军二进遵义,拥抱这座古城的革命浪潮又浮现在眼前……登高远眺,遵义玉容尽收眼底。整座城市整洁、大方,道路宽敞,绿化较好,四周青山环绕,仿佛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公园。遵义会议会址就象镶嵌在湘江边上的一颗绿宝石,更增添了古城的圣洁。
遵义真是太美了,就象八戒进了女儿国,我们不愿离去。“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尽管对伟人的豪迈气概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作为凡夫俗子,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桑梓之地?我们深深的爱着自己的故乡,爱着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我们归心似箭……
15日,我们依依惜别这座名城,踏上返乡的旅途……
毕节,开发较晚,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古代,这里还没有象样的路。“乌蒙磅礴走泥丸”,伟人的声音又回响在耳旁,真是感慨万千。现在贵毕高等级公路已畅通无阻,站在六广河大桥上往下倒水,一瓶水倒完了也还未坠到河谷, 尽管有些惬意,但却深深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路建桥的困难和艰辛。
这里鸡鸣三省,地理位置特别,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进入云南和四川的咽喉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诗赞曰;“秀水潆回滋胜地,雄关壮丽拥佳城”。北阵雄关、五彩倒天河是那样的迷人,令人神往……
人民勤劳而善良,世代耕耘着这片贫瘠的土地,不屈不挠,无怨无悔。“站在高高的百花山上,前辈的脚步使我激荡;站在骄傲的百花山上,红军的精神给我力量……”校园的歌声催人奋进,红军二、六军团长征的伟大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迈出大山、走向世界,引进资金和技术,建设美好的家园。
6月22日,我们踏上与贵遵高速公路有着鲜明对照的毕威盘山公路,左弯右拐、一路颠簸着来到威宁。
威宁虽是县城,建筑并不高大,街道却很整洁、宽广和舒坦。交通方便,内昆线横贯全县,是全地区唯一通铁路的县,上云南、下四川非常便利。
这里地大物博,植被较好,资源丰富。高原明珠—草海:碧波荡漾、鸟类众多、虾美鱼肥;雪山镇:合抱粗的千年古树—白果树(当地人称为僵子树)、青冈树(当地人称为梨柴树,木质特硬,常言道:“咬不动青冈咬破木”指的就是这种树)依然苍翠挺拔、直插云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在全国却是罕见的。
人民纯朴、敦厚,粗犷、豪放。且开发较早,在解放前,外国人不晓得贵州,却知道有个石门坎(现在威宁的一个乡),信件可以直接寄到石门坎。这是古驿站,很早就建有教堂,传播西方文化,现在这里八十多岁的老人还会讲英语,文化基础较好。
每年的6月23日,是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威宁马铃薯文化节(又称“芋花节”),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推广脱毒马铃薯及其制品、荞制品、火腿、天麻、半下、马、牛、羊等农牧产品的商品交易会,130万亩、200万吨脱毒马铃薯得到很好的推销,满山遍野的芋花伴着彝、回、苗等各族儿女的歌声与祝愿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二00八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