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除了悲酸泪,其实还有欢笑声!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1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张雄艺术网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此时恰逢农历三月,脱去冬日的寒意,正是草长莺飞的明媚春日,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流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似乎都有一种悲伤的气氛。但是深扒清明传统习俗,你会发现除了禁火、扫墓,竟然还有踏青、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原来,清明节不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还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还有探春、寻春之称。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唐.张萱 周昉《唐宫仕女图》




宋代帝王出游图


中国古人喜欢郊游的原因,或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旅游思想”有关。孔子即提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到魏晋时代,属于“不远游”的郊游出现了新气象,先秦时的“风情游”色彩淡化,转向看重精神层面的“玄游”,把郊游看视为陶冶人生情操的一种方式。清明这天祭玩祖扫完墓之后少女们在自己的右手中指上系一条红线,意为“我在等待意中人”。有才的公子哥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才情作诗一首,把情诗系到风筝上,落到哪家算哪家,捡到风筝的姑娘如果被其才华倾倒,便成了一段姻缘。


■ 荡秋千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五代•荡秋千




清代 陈枚 《月曼清游图》之一 


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