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辉《金鸥春晓、苏区分田分地》赏析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1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大型优秀历史题材画作 林昌辉《金鸥春晓、苏区分田分地》(280cm X400cm)


张雄艺术网(文/胡莹)主题性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历史、深入历史、铭记历史,从而倍加珍惜今天的生活,这也是历史题材创作的精神意义。由于主题性历史题材的创作不但要求画家客观地了解历史,而且还需具备有很强的艺术创作能力与较高的绘画技巧,所以,一幅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往往也是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就福建省目前的状况,以油画的形式表现闽西革命大型历史题材,还鲜有人涉足,这是今天笔者推出林昌辉画家所创作宏篇巨作——《金鸥春晓、苏区分田分地》的意义所在。

 

当代实力派青年画家林昌辉创作的大型历史油画作品《金鸥春晓、苏区分田分地》(280cm X400cm),是2011年10月由福建省文化厅组织的“近现代以来福建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作品展”的入选优秀作品,为完成这一创作主题,画家踏遍了闽西大地,数次深入闽西革命老区进行写生和收集素材,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革命的历史足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为达到创作的理想效果,又几经易稿,对其所创作底稿做了更改与完善,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品展出后,得到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翁振兴、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来文、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洪瑞生、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颜敏生等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作品无论是艺术表现技巧还是思想深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是一件非常值得珍藏的佳作。

 

画家取材于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福建闽西创立红色苏维埃政权和开展第二次土地革命的历史事件。借用了毛主席“收拾金鸥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词句,并以此展开思路,创作了《金鸥春晓、苏区分田分地》。作品主要凸显了四大特点:一是选题突出:画家着墨于第二次土地革命时期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下创立苏维埃人民政府的历史背景,具有典型的历史性意义。画面中心位置是三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在红旗的映衬下,是正在成立的苏维埃人民政府和被挖掉了象征封建地主统治的田桩地界。为凸显人民拥护和支持土地革命的热情,画家有意安排一组在井边帮老百姓洗衣挑水的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帮助红军补衣纳鞋,锻造武器的场面。为渲染欢快的气氛,一群孩童拿着小红旗在人群中欢呼雀跃地奔跑着。远处的崇山峻岭中隐约还有红军行军的队伍。迎着洌洌寒风的红旗一直延伸的画面之外,象征着新的力量正在冲破黑暗势力,迎接光明自由的黎明,革命的火种正在向中国大地传播,再现了闽西第二次土地革命不畏艰苦卓绝,如火如荼地展开的场面,主题十分鲜明。二是气势规模宏大:此幅巨作前景主体人物达近百人,涵盖了红军、农民、妇女、老人、小孩等形象,也描绘了闽西大地的山川、田野、村庄等特殊的地形地貌。既有农委会代表与苏维埃政府代表握手畅谈的场面,也有劳苦大众敲锣打鼓欢迎红军的情景刻画,还有工农红军拧成一股绳,积极开展土地革命的火热场景等。三是人物及场景刻画细致入微: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及场景描绘准确生动,书画家百科,刻画细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鲜红的旗帜,绿油油的田地,甘甜的井水,打铁喷发的星火,胜利的红军,忙碌的农民,欢乐的小孩,以及活泼的家禽,打破了大山深处静谧幽深的黎明,每个人物的神态,形态,和职业特征各不相同,各种复杂、生动的人物表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与闽西独特的地貌特征融为一体,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火红的革命年代。四是表现技巧独特:作品借鉴了西方荷兰画派部分的表现手法,但在画面的光线处理和色彩应用上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构图形式以点拉动面,使得画面更具气势与张力。画家长期以来致力于西方油画技法的研究,对十九世纪的西方绘画有着独到的见解,画面借鉴了西方传统历史题材的表现手法,但又不被原有的模式所限制,在这幅作品中,画家有意识地将远山处理为暗调,在欢乐的场合中交织着一种静谧悠远的意境,一种人文历史的斑驳感。与西方历史题材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隐喻着当时黑暗和苦难中国的历史背景,使得整个画面既沉重又富含生机,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此作品真切地感动着读者,引发我们的精神共鸣,是一幅难得的历史题材佳作。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