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1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张雄艺术网讯 花开敦煌,讲诉那说不完的敦煌故事。时逢2017年妇女节,2017年3月8日至19日,“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将于中国美术馆1、8、9号厅举办。展览将全面梳理常沙娜的艺术研究内容,观众可以从中深切感受到她如何经历、见证、参与了父辈为守护敦煌进行开拓工作的艰难岁月,以及先后得到常书鸿、林徽因、庞薰琹、雷圭元等诸位大师深刻影响的学术思想。


随着21世纪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策略的深入展开,敦煌地位更显重要,敦煌将再次显露光彩与世界同步。面对未来,敦煌除了研究、保护之外,更需要主动走出去面向世界弘扬这个伟大的历史宝库。


常沙娜是我国著名的艺术设计家、教育家。她承载了父亲常书鸿的遗志,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教育。1937年,身在法国的常书鸿为了日日念想的敦煌决定回国寻梦,就这样他带着一家人回到了中国,其中包括在法国出生的女儿常沙娜,那年,她7岁。1943年,12岁的常沙娜随父亲来到敦煌,从此开始了她与敦煌的不解之缘。小小年纪的她在父亲的带领下跟随大人们在敦煌石窟内临摹壁画,描稿、勾线、着色、渲染、开脸……常书鸿要求常沙娜一个洞窟一个洞窟的临摹,而且要按照最原始的洞窟壁画的设色方式一层层临摹。喜欢绘画的她并不觉得日子的艰难,反而学得积极主动,乐在其中。


在常沙娜的印象中,千佛洞的天空永远是明澈无比的蓝,洞窟里是五彩斑斓、生动美妙的壁画和彩塑,像变幻莫测的梦境。她喜欢那里,在父亲的安排下,她每日以唐人经书为帖练字,再朗读一小时法语;跟董希文学习西方美术史,跟苏莹辉学习中国美术史;临摹历朝各代的重点壁画,整理和把握不同时代的画风。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1945年时,常书鸿、常沙娜举办了父女画展,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


后来常沙娜赴美留学,系统全面的西方美术教育。归国后常沙娜在林徽因指点下步入工艺美学领域,以敦煌图案为蓝本,完成了如人民大会堂建筑装饰等国家重点设计任务。同时,她向自然的生命形态攫取艺术灵感,创作了许多花卉作品并形成了清新隽雅的个人风格。


常沙娜说自己的绘画创作,是受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传统,另一个是大自然。传统方面,从小跟着父亲在敦煌临摹壁画,常沙娜受父亲和环境影响很大,临摹的工作使得她在绘画方面的童子功和基本功都相当扎实。自然方面,常沙娜从小便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还在敦煌的时候,只要看到沙漠中的花草,她便会把它们画下来。“花陪伴了我一辈子,传统也指导了我一辈子,但传统也要创新,我一直记得周总理的话:‘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一直以这个宗旨来进行各方面的艺术创作。


此展囊括了常沙娜敦煌临摹、装饰手稿及设计作品。其中既有父亲常书鸿、董希文、张琳英、邵芳等老师带领下的壁画临摹作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她运用敦煌艺术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作品,也会展示常沙娜个人花卉系列创作和她带领后辈对讲敦煌艺术图案转设计的应用作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呈现当代学人对敦煌艺术精神的研究与转化,继承与升华。


“我深信,从我父亲开始历任的几代优秀的敦煌人,他们对敦煌的热情跟使命感,已经远远的超过个人生命。”1980年在父亲给她的一本书上夹着这么一句话:“沙娜,不要忘记你是敦煌人,应该是把敦煌的东西渗透一下的时候了。”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她信守诺言,逢人必说敦煌,书画家百科,并深信自己身上继承的“敦煌精神”,是她艺术生涯中不变的信仰。此次“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也是常沙娜对常书鸿及多位前辈对其教育养成的最好回顾。在向观众展示敦煌艺术对她研究的影响的同时,将敦煌美学的艺术气息融入生活中,使敦煌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向世界诉说与弘扬敦煌故事,让艺术之美遍地开花。




常沙娜

 

艺术家简介: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