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 吃欢喜团儿 古人春节这样过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1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张雄艺术网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视也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了。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祭祀活动,经过各朝各代的发展、演变,才有了如今的面貌,其中一些习俗和活动延续至今,比如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等等。在古代,春节可不叫春节,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各朝各代对春节的叫法不同,除此之外又有哪些不一样呢?


       汉代:祭祀活动是重头戏


       汉代时期的春节又称元日。汉代人过节特别重视祭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由此可以明白,汉代人春节祭祖,是家中无论大小都要参与的。


       如今过年燃放爆竹的习俗初始于汉代。生活在汉代的人们在元日早晨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堂前燃烧竹节。人们燃放爆竹的根本目的是驱邪,认为爆竹发出的噼噼啪啪声可以将鬼怪吓跑,其次又可以达到热闹喜庆的作用,期盼来年的吉祥幸福。


       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人们过春节的形式和活动逐渐变得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丰富。换桃符、门神,饮椒酒、除夕夜的时候全家老少共聚一堂,闲话家常。而春节在此期间逐渐成为中国第一大节日。


       唐宋时期:守岁之风盛行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气象更新的盛世朝代。春节也从唐代开始,大河书画馆,慢慢脱离驱邪祈福的功能,逐渐成为普天同庆的、举国欢乐的“佳节”。


       唐朝的人们过春节是有法定节假日。和如今一样,放假七天,年前三天,年后三天。过年时,唐朝人会走亲访友,相互邀请至家中喝酒吃菜。这一习俗叫“春酒”,在唐朝是非常流行的。如今恐怕再难看到了。


       唐宋时期人们过春节都很重视除夕“守岁”。关于守岁最早记载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唐代人守岁,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喝花椒酒,以驱寒祛湿。点燃烛火或燃烧火焰,一夜不眠,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到了宋朝,守岁更加盛行。当时的人们认为,儿女守岁可以为父母添福添寿。说法虽有点儿戏,但宋朝人享受合家相聚的时光,在围炉而坐的同时,也会备足了各样美味的果子,点心之类的食品。直到如今,人们依旧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除了守岁,唐宋时期过春节还有燃爆竹、立门神、挂年画,帖春帖等习俗。唐代,门神主要是钟馗。至北宋五代,门神就由钟馗换成了秦琼、尉迟敬德。宋代人过年时,还特别喜欢饮一种酒叫屠苏酒。喝屠苏酒可有讲究了。要从年龄最小的先喝起,再到最年长的,这不是有违古代教养礼数,而是人们认为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是延续香火的希望,因此孩子让先喝。


       唐宋时期的春节,正如宋朝王安石所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那样,可谓年味十足。


       元代:团圆饭吃欢喜团儿


       元代虽然是由蒙古族统治的王朝,但在历史上绵延几千年的春节依旧在元代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元代的人们过春节延续了宋朝贴门神的习俗,据传,在元代的民间,还流行将“八仙”中的汉钟离、吕洞宾为门神。此外,还有写春联、贴春联、拜年、扫尘,吃团圆饭。元代人吃团圆饭主要以欢喜团儿为主。欢喜团儿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品,有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的吉祥之意,并且元代人在除夕夜吃团圆饭时,和唐宋时期的人一样,都要喝酒。这或许和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有关。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