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与瓷:“浓妆艳抹”不如“薄施淡染”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1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摘要: “素胚勾勒,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一如你初妆”,总以为,女子如画,尚不够,还需一支笔,一只瓷,绘上花鸟、人物,将心思融续入火焰炼制的华然之中

标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指导女儿陈利


——釉下五彩艺术家陈利

 

张雄艺术网 文/胡莹)“素胚勾勒,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一如你初妆”,总以为,女子如画,尚不够,还需一支笔,一只瓷,绘上花鸟、人物,将心思融铸于火焰炼制的华然之中,拂去尘埃,高贵如一抹云彩,纯净如一把古琴,形体与灵魂融为一体,书画家百科,濯濯生辉,莞尔一笑,千古回音。

 

制瓷女子与瓷,如是般凝神、会意、心有灵犀,渐入人间最耐人寻味的思量,意韵幽深……如涟漪未惊之波澜,透明清慧,婉韵优雅,不为尘扰,不与谁争,只愿成就心灵与瓷交融之高贵灵魂,将最纯高正气之清华释然于土胚原始的芬芳之中。陈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烧制技艺)传承人陈扬龙先生的长女,其釉下五彩作品带给观者的就是这样一种渲色轻倩、气韵纯芳、气质高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境的人生之品的享受。

 

陈扬龙先生之女陈利,自幼耳濡目染,从出生开始便与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受到熏陶,在笔墨、颜料与陶瓷的磨擦声里逐渐长大。追随父亲学艺后,得到了陈扬龙大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的教育,深得扬龙先生的真传,对釉下五彩的烧制技艺有深刻的认识,是父亲一生总结的“薄施淡染”技法形成的见证者和直接传承人、发扬者。在色料、泥釉配制、绘制技法等多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在其父陈扬龙大师过世后,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艺术理论和艺术精神,不断完善制瓷技法,继续遵循父亲淡于功利、严以律己的为人原则,秉持生活的简朴,甘于寂寞,潜心研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努力做出贡献。

 

制瓷不仅体现了创造者的心灵手巧,更是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追索、坚守与诠释。陈利之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先生曾说:一件好的陶艺作品,要达到材质美、器形美、制作美、装饰美才算完美。”他大胆借鉴国画中“三矾九染”的绘画技法,颇似于传统工笔画的“没骨画”法,通过层层渲染达到色彩丰富效果。他大胆尝试将色料层层分染,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渐渐地,烧出来的花卉层次越来分明,画面自然生动,清雅淡逸,这便是陈扬龙先生独创的“薄施淡染”技艺,产量少技艺精湛,被评为陶瓷釉下装饰工艺发展到最高阶段,并被誉为“禅在花草中”。

 

而要深得“薄施淡染”创新技法和釉下五彩技艺的精髓,不可速成,甚至几十年不断淬炼才能习得。陈扬龙先生的多个子女都去上大学,学习更实际的技艺,唯有女儿陈利因为热爱,从18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艺,开始了漫漫传承之路。

 

一项技艺,一钻就是30年。釉下五彩的核心是分水,即在经过素烧之后的泥胎上先勾好轮廓(简称勾线),再填上调好的颜料。因为素胎经过800度烧制之后,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颜料就会吸在瓷胎上,吸水实践的长短决定了颜色的浓淡。而“薄施淡染”对分水技法的要求更高。仅以一瓣花瓣的浓淡渐变为例,传统的平填,则是一笔填满即可。而“薄施淡染”则需根据预设的颜色进行三至四次的分水,颜色的深浅控制,下笔的力度控制,如果掌握不娴熟,这个地方就会有一个不起眼的晕或渍,加上醴陵釉下五彩瓷坯以薄、透著称,且是烧制温度最高的种类——需经历1380度的高温,体越轻薄就越容易变形。所以采用“薄施淡染”技法绘制作品周期很长,加上成型、烧成的影响,要出一件好作品是极其不易的。陈利潜心钻研其中,用生命一心一意守护着父亲这项技艺。她的作品清新淡雅,温润如玉,真正做到了“玉的感觉,雅的感受”。2016年10月,陈利作品《万紫千红》入藏国家博物馆。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