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包容,走向艺术的客观”

分类: 艺术资讯    发表于:2017-07-02     作者:大河书画馆    
作品人气

张雄艺术网讯   一件事物在不同画者的眼中总是会有差异,希求看法的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让“原型”在实际的认知中似乎变成了虚无且抽象的概念存在。这种极富哲学意味的认知恍惚,特别是在看到面对一个特定场景而绘成的趣味各异乃至迥异的画面时,会显得尤为强烈。




《闽南记忆•观澜》水彩 56x77(cm)姚波 2016



有人会语重心长地说:“画风景,不只是去画场景,而应是去画你对场景的情感体验。因为现实场景是相同的,而绘画是不同的。”这种认知显然带有本质论色彩,认为对“看”而言有一个先验的固定“场景”存在。可古往今来的美术史中,又有何者为“只是去画场景”的作品?又有谁能给出一个“场景”的客体画面?显然不可能。盖因“看”皆意味着某种语境的营造与划定,“场景”一旦被看中,则表示一个准艺术意象雏形的形成。这其中包含了画者对所中意的事物及其情境的选择与意识强化、对所喜欢的形式和色彩的预判(即便有点瑕疵,但至少会建立改善的预案)、对作画媒介在“场景”中施展、表现之空间的预判,以及这三者预判中的主体情感的共时性调动与凝注。因而我想说:画风景,无论眼光、境界高低,总是在画你之所想、所爱见到的场景。因为“看”就是在“体验”中选择的进行时态。“场景”和“情感体验”在观看的层面上,从来就是一体的,是一件事。




《闽南记忆•溪涧》水彩 56x77(cm)姚波 2016





《闽南记忆•月下》水彩 77x53.5 (cm)姚波 2013



没有人不在画体验,差异只在于体验的点面、对这些点面的体验,以及表达体验的手法和能力上。


“场景”或“客观”是人为了表述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由本质主义的立场推演出来的。真实的“看”乃总是夹杂着某种利益、立场、期许、视野、情境、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及久而久之由这些影响形成的思维惯性所养成的观念性视觉。即便是科学研究中之所看也不能自诩为绝对客观,因为针对某一科研点的学术关注总是会带有相关的局限性的。因此可以说,任何客观事实,都是由持有个体主观性的人予以描述、表现和解释的。这与其是还原,毋宁总是观点之表达。所谓“眼见为实”实际上是多数人对自身的“信什么就看到什么”的普遍观看心理。




《闽南记忆•芗音》水彩 52.2x77(cm)姚波 2016



如此说来,真实的观看作为方式,对艺术而言就不只是一种而呈多元并存,每一种乃至每一个个体的观看视角及其阈限都作为对客观的一种阐释(亦可曰:偏见或成见)、一种补充,从而拥有其存在的真理性价值。譬如,印象主义因格外关注外光的场域性表现,不惜对物体形式的完整性做出选择性瓦解,以换得光色颤动之绘画表现的视觉真知及其美学上的趣味价值;立体主义则专注于物体的空间特征表现与画平面真实二维性质相适应的绘画表现及其形式价值。为此它不惜解体单一视点下的物像,并将多个视点下的具有重要特征的部分展平重构,以便完成其适应于平面性的表现并从中经验其真理直观。




《闽南记忆•崇武的崖》水彩 56x77(cm)姚波 2016





《闽南记忆•东咀港晚雾》水彩 50.6x78.6(cm)姚波 2016



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

官方备案

ICP备17020777号-2 公安部备案:41021102000100
主办单位:功勋艺术家网,协助单位:功勋艺术家网评审组委会 本站内容由书画家自行提供,如遇经济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